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复旦大学王凤才教授作题为 “批判的妥协理论构想’”的讲座

发布时间:2018-05-23 09:10:3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据悉,2018年5月22日晚,王凤才教授在我院310会议室作了第二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崔平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刘教授和刘宇副教授,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谭杰副教授,以及相关专业博士、硕士一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王教授的此次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批判理论的“三期发展”与“政治伦理转向”,霍耐特和R.福斯特的批判理论,“批判的妥协理论”构想。在第一部分中,王教授从法兰克学派的成立和发展历史讲起,从词源学入手,详细分析了“批判”、“批判理论”等概念的含义,并将批判理论的模式分为三种,包括古希腊传统的文化批判模式,康德传统的形而上学批判的内在批判模式,马克思传统的社会现实批判模式。而从狭义上来说,法兰克福学派就采取了形而上学批判和社会现实批判相结合的模式。最后,王教授强调,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法兰克福学派拥有一面统一的旗帜,但批判理论家内部却是存在差异、矛盾甚至对立的。根据批判家们的理论旨趣的不同,在牟宗三先生的思想的启发下,王教授将批判理论划分出四个发展阶段,即批判理论建构与工业文明批判(关键词是否定),批判理论重建与现代性批判(关键词是交往),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学转向”(关键词是承认),而现在,新的批判理论家们推动着批判理论的第四期发展(关键词或许是辩护和妥协)。在第二部分中,王教授先以两个社会承认关系结构图表(霍耐特本人的,王教授自己的),来展示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和政治伦理学的具体内涵,再介绍R.福斯特的宽容理论和辩护理论,最后指出承认理论和辩护理论的差异可归结为这样两个口号,即“为承认而斗争”和“为生存而妥协”。在第三部分中,王教授围绕妥协的含义和类型,妥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妥协的原则、目的和路径这三个大方面的问题,结合社会现实中的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为大家详实地展现了他自己的“批判的妥协理论”构想。最后,王教授强调,“批判的妥协理论”构想的价值是“妥协理论”会弱化批判理论的“批判性”,但也学会增加批判理论的现实性。

在交流互动环节,几位老师同王教授就“妥协理论的中国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同学们也积极提出自己的困惑,王教授也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此次报告丰富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开阔了同学们的学术眼界,大家对王教授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期待王教授再次莅临指导。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