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近日,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和袁雄博士后合写的论文《拉吕埃勒论新型知识分子何以可能?》已经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42辑上正式发表。该文是黄其洪教授公开发表的第13篇以拉吕埃勒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也是袁雄博士后在博士后工作期间发表的第2篇CSSCI论文。该文对于推进对拉吕埃勒的非哲学和知识分子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重新反思西方的知识分子传统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该文强调,随着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西方学者宣称为抽象普遍的公平正义代言的公共知识分子消失了。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阐释了取代传统公共知识分子的特殊型知识分子和新公共性知识分子。但这些知识分子并未真正摆脱传统哲学的弊病,没能产生实质性的改变。拉吕埃勒在“非哲学”的视域下阐释了一种独特的“非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指明了知识分子的新出路。这种新型知识分子之所以可能,深层原因在于:一是他们接受了“非哲学”的哲学观,避免了价值和真理的普遍性失效及其造成的危机,对知识分子的合理身份产生了新的认识;二是他们对实在-元一进行了“非哲学”的解读,将受害者亲身作为自己实践的真实依据;三是他们在“非哲学”的视域下塑造了一种内在的乌托邦,并将其确立为自己实践的未来方向。尽管这种新型知识分子在维护受害者权利方面具有可取之处,但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仍然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