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上午10:00,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2023级博士生开题报告会在西南大学在中希文明互鉴中心103会议室正式举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2023级李海梅、罗星欣、热安娜·波拉提三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正式开题报告会。此次开题报告会的组长是崔延强教授,报告会专家组成员有西南大学哲学系陶林教授、邱德胜教授、毛兴贵教授和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黄其洪教授、张能教授。国外马克思主义专业博士研究生以及硕士研究生10余人参与观摩了此次开题报告会。

李海梅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沃勒斯坦的自由主义终结论研究》。在汇报过程中,李海梅同学主要围绕选题意义、研究思路、研究的重难点,研究的创新点以及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几个方面展开了汇报。李海梅同学围绕着沃勒斯坦的自由主义世界体系的客观历史的终结论研究思路、及研究的篇章布局重点汇报了该选题核心内容。在专家点评环节,张能教授指出论文“提出过程”并未体现,呈现是否有必要;第三章“多维解析”中“文化维度”与沃勒斯坦关系是否大?第四章“历史唯物主义”与研究主题不符,框架不够成熟。黄其洪教授建议标题应更严谨,目前显示问题不聚焦,重点不突出,应对作为理论的自由主义、作为制度的自由主义和作为世界体系的自由主义做出区分,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究竟是哪个层面,“应然”与“实然”如何把握,材料比较堆砌,未明确研究主题,综述文献要更详实,重难点要讲清楚。崔延强教授强调,缺乏从文献中提炼核心概念的能力,首先应界定概念、立意、破题、点题,故缺乏过滤,论证不充分。陶林教授建议逻辑要理清楚,参照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研究主题需要进一步凝练。邱德胜教授建议参考文献应增加一些沃勒斯坦的英文原著,应了解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内部架构,再构思大纲,框架应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第二位开题答辩的罗星欣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玛莎·努斯鲍姆的世界主义理论研究》,她围绕选题缘由、研究思路、研究的重难点,研究的创新点以及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几个方面展开了汇报。尤其是论文框架拟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及不足之处进行了汇报,表示论文中存在的一些语病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在专家点评环节,邱德胜教授对整体思路持肯定态度,但表示论文的创新点写得太多,国内外研究综述部分比较充足,把观点先提炼一下,梳理分类再好点,条理性更好。陶林教授认为总体框架、思路比较清楚,但从“个人、国家、自然”三个维度的分析,看不出其“世界主义”与其他“世界主义”的差异,进一步凝练更好。崔延强教授强调,表达研究对象的思想特质不够清晰,缘起提出应先回答“什么样的世界主义?”,用一两句话界定核心观点,文献综述应坚持“以论点带文献”。毛兴贵教授认为,第一页开篇列举的人物,如罗尔斯等很多不是“世界主义者”,很多文献与主题关联度不大,框架应强化问题意识,着力解决问题。张能教授建议对论题的论证推导要递进,论点论据相互支撑,论证逻辑要更充分,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黄其洪教授建议综合各位专家的合理性意见,结合实际进行修改,使论文更加规范化和富有逻辑性。

第三位开题答辩的热安娜·波拉提同学汇报的博士论文选题为《卡斯特网络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她以在线汇报的形式从选题缘由、选题意义、创新点、研究思路几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专家点评环节,张能教授指出,在已有文献和其本人著作,卡斯特没有“网络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要挖掘难度很大,论文对“网络”的界定没有必要,在葛兰西和福柯部分顺序应调换。毛兴贵教授指出,文献综述与主题不符,框架里面“主体”、“客体”指向不明,概念界定不够清晰等。陶林教授指出,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不够清晰,“反思”部分当代价值还要挖掘提炼,现有论述不够。邱德胜教授建议进一步扣题,增强外围梳理与主题关联度,目前仅有的4篇文献论述不够,观点应呈现在主标题中。崔延强教授指出存在的问题是文献综述,文献摘要代替观点,观点应提炼,论文提纲一定要提炼核心观点。黄其洪教授建议要增强严谨性,规范各种格式,注意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以及英文书名的规范化引用。

最后,经专家组闭门商讨,一致通过了三位同学的开题报告。导师们建议三位同学认真做好准备,接下来积极与导师沟通,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进度完成论文的相关工作。本次开题是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一次严格把关和集中指导,为接下来的毕业论文写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参与观摩的其他研究生纷纷表示,本次开题使他们受益匪浅,为今后的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培养环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祝福三位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继续努力,写出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