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23年12月24日下午,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应邀到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学术讲座,该讲座是扬州大学唯实大讲堂之国风讲堂系列学术讲座之一,在扬州大学江阳路南校区25号楼引航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重思黑格尔的主体观”,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慧玲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荆晶副教授总结和评论了此次讲座。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约50余人参与了此次讲座。
唐慧玲教授首先对黄其洪教授莅临讲座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对黄其洪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经历及其学术成果作了简要介绍。随后,黄其洪教授从黑格尔之前的主体概念史、黑格尔主体概念的核心精髓以及黑格尔主体观对马克思及其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三个部分,对黑格尔的主体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发。
首先,黄其洪教授阐发了古希腊时期主体意识的从无到有。黄其洪教授指出,古希腊时期的人们没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在其看来,人与自然均处于共存状态,处在相互的生成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视野中,并无自然作为客体,人作为主体的主客体之分。而主体意识的萌芽首先是从普罗泰戈拉所谓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开始,经过希腊化和罗马初期的哲学有所发展,但是很快就被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和大一统的法律窒息了。到了近代,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将万物置于怀疑之中,再次抬高了主体意识,然后延续到洛克的自我概念,在康德和胡塞尔早期的先验哲学中,主体概念达到了顶峰。
其次,黄其洪教授评述了黑格尔主体观的内涵。黄其洪教授指出,黑格尔实际上是将德国观念论唯一的问题,即由康德提出来的问题,由费希特、谢林继承下来的问题或者尝试解决的问题揽在了自己身上。黑格尔哲学中的主体(即实体)是绝对精神,但其视野下的绝对精神并非如康德般的将其限制于人,在黑格尔看来,家庭、市民社会、世界民族等都是绝对精神本身的一个环节,绝对精神的展开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即在不同阶段会幻化成不同主体。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实体即主体,思辨辩证法在这里很重要,其强调绝对精神而非绝对生命,因为精神一定要摆脱其原有的抽象性、内在性与单纯性,而使自己愈来愈丰富与具体,从而变为全在的存在。黄教授强调对黑格尔的理解一定要有基督教的背景,基督教的上帝是全知、全在、全能与全善的存在。因而黑格尔在其哲学中反复强调“大全”一词,所以绝对精神在黑格尔的意识里永远是自我生长的,他强调说绝对性到这个时代,它就发展到这个阶段,然而绝对精神还会继续向前走,如若不然,它就不是绝对精神,也非全能存在,也非全在的存在,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绝对精神是无限的,然而这里的无限是具体的无限、是不断自我的现实化,其不断地在现实化中回到自身。或者说其是不断的外化,并于外化中回到自身的这样一种全在的存在。就此而言,黄其洪教授表示当下绝对精神的发展已将战场转移到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创建或者说实现的是绝对精神的下一个阶段,我们所说的新文明类型正是这样的案例。
再次,黄其洪教授阐述了黑格尔主体观对后世哲学的影响。黄其洪教授在论及黑格尔主体性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时强调,思想的发展绝不能脱离开时代背景来看,要实事求是,而非横空出世。黑格尔所处的时代只能将市民社会作为变革主体,而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已完成工业革命,因而他能看到无产阶级是历史变革的主体,实际上马克思是将黑格尔主体中的一个维度延展开,予以系统化与推进,并未简单地颠倒,而这些只有在辩证法的框架里才能理解。后来的如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与符号经济学理论、德波的景观社会、阿甘本的“赤裸生命”等都可以在黑格尔哲学中找到线索。日本学者将康德哲学比喻成一个蓄水池,其实黑格尔哲学亦是蓄水池(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这里,所有后来的哲学都从他这里流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教科书上称黑格尔为普鲁士的国家哲学家,称其为保守主义者,事实上,黑格尔本人十分激进,青年黑格尔派远不及他们的老师激进,在这里,黄教授反复强调无论是对黑格尔还是对马克思的理解,绝不能限于二手、三手的材料,必须加强对第一手材料的精细阅读。
在互动环节,黄其洪教授就荆晶副教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双方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其间黄其洪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印象深刻。最后,荆晶副教授再次代表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感谢黄其洪教授的来访与精彩的讲座,并对黄其洪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