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黄其洪教授应邀到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做讲座

发布时间:2023-04-15 22:47:0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23年4月11日(周二)下午6:00,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应邀到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开展“先锋论坛系列讲座”第二十讲,讲座以《海德格尔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为题展开,由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焦琳老师担任学术主持。

 

讲座伊始,黄其洪教授以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一诗为导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黄其洪教授用海德格尔的全新阐释,令听者沉思:这不再是对“诗意生活”的向往追求,而是现代社会中,工业文明带给人的无限“劳绩”压力,“诗意”与“大地”是否还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存在?

接下来,黄其洪教授对其命题展开了九个问题,引领大家共同思考,并对其进行详尽解读:

·海德格尔为何说荷尔德林是诗人的诗人?

·作诗何以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

·作诗何以又是一种最危险的事情?

·诗歌何以是与诸神的对话、对诸神的倾听和命名?

·诗人何以创建那持存的东西?

·诗人何以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诗人如何面对“自然”?

·诗人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

·诗人与大地、天空、神和人四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黄其洪教授激情满怀地讲授中,大家沉浸在这场“思”与“诗”的对话。黄教授用通俗的语言,抓关键,讲观点,从“这种诗的历史唯一性不能在文学史上得到证明,却在‘运思’的对话中能够进入这种唯一性”到作诗似乎是一种游戏,充满想象与自由,作诗是无害的,无作用的,却又是一种最危险的事,所有的敞开一定意味着遮蔽……黄教授深入浅出地带领大家进入了令人沉醉其中的哲学世界。除此之外,黄教授谈及到荷尔德林诗中的主题:家乡。他讲到,这是对大地伦理性的归属感,并用亲身经历为例,分享了他的真切感受。

黄其洪教授在讲座的末尾讲到工业技术对“四重奏”的阻断,并在最后提出发人省醒的问题:当代中国人应承担怎样的历史性命运?

  

主讲结束后,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师生与黄其洪教授对其讲述的观点进行热烈且深入的学术探讨,师生们纷纷被黄教授的学术态度及热情所感动,并表示本次讲座为自身学习与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与价值,讲座在意犹未尽中结束。通过此次讲座,黄其洪教授建立起与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学术联系,为今后两个机构之间的进一步的学术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