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近日重庆市教委已经正式发布了获奖证书,由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指导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2017级硕士生吴敏同学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F•拉吕埃勒的“非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性研究》被评为2021年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该论文是国内第二篇研究拉吕埃勒哲学思想的硕士论文,有助于继续推动国内的拉吕埃勒研究,该论文也是国内第一篇对拉吕埃勒与阿尔都塞进行比较研究的硕士论文,促进了对阿尔都塞的辩证理解。
在《F•拉吕埃勒的“非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性研究》一文中,吴敏同学指出,拉吕埃勒用“非哲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的成果即“非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国内学界应该加以开垦的新思想园地。“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围绕辩证唯物主义是否去除了辩证法的神秘性、马克思主义中科学和哲学的二元性困境如何解决以及超级资本主义是否具有永恒性这三个问题线索来展开。从实在的彻底内在性出发,拉吕埃勒阐述了一种单边二元性的因果关系(DLI)来反对保留了神秘性的唯物辩证法;通过揭示充分哲学原则(PSP)的存在从而否定哲学的权威,引进思想民主,拉吕埃勒为科学和哲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通过把劳动力概念解构为“自我”和“思想力”,拉吕埃勒找到了反抗作为拜物教的超级资本主义的内在途径。
拉吕埃勒也对马克思的一些基本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拉吕埃勒从唯心主义是所有哲学的先天印记这一判断出发,认为马克思“走出哲学”是不可能的,同时马克思哲学在本质上仍然是对世界的一种解释,但马克思哲学揭露了事物的异质性、生成性和暂时性真相,从而为改造世界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马克思分析社会和历史的基本模式,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基础设施/上层建筑,拉吕埃勒在把握到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关怀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转化,包括从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力概念入手解析出思想力这样一种新的革命主体,从对基础设施/上层建筑的比喻性用法中,发展出DLI来消除绝对的必然性和客观性,从而防止知识的教条化。对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和共产主义概念,拉吕埃勒也对它们进行了创造性的“占用”,虽然在此过程中他抛弃了阶级分析法,更改了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在马克思那里的原本内涵,但他对普遍异化的忧虑、对无产阶级的统一性难题的“消解”、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雄心的继承都是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态度的体现。
据悉,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自2014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生以来,到目前为止顺利毕业了五届共21名学生,第一届学生中杜丹同学、第三届学生中王鸿宇同学、第四届学生中吴敏同学(导师均为黄其洪教授)的论文分别在2017年、2019年和2020年被评为西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此次吴敏同学的论文荣获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是我们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点指导的学位论文第二次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荣誉。21篇论文中有3篇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2篇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学位论文,这对于一个只创办了8年的专业来说,实属不易。我们既高度珍视已经取得的成绩,又热切期盼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将来能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