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学术沙龙第五期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05-09 09:34:4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据悉,2022年5月8日下午3点,由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古典思想传统与欧美马克思主义发展学科建设团队主办的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学术沙龙第期“从知识论向伦理学的转换——列维纳斯的‘经验’概念辨析”于马克思主义学院502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沙龙的主讲人是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林华敏副教授,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作为评论人出席并进行了精彩点评。蒋志红副教授主持本次学术沙龙,杜丹老师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和国家治理学院的部分博士生、硕士生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

 

林老师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列维纳斯及其思想的基本主题,列维纳斯通过融通思考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对传统认识论和存在论的批判,为西方哲学提供了思考他性的重要路径,从而揭示了从伦理的维度重建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接下来林老师从三个部分阐述了列维纳斯的“经验”概念辨析。第一部分是经验概念在列维纳斯思想中的地位。林老师指出,不论从现象学、伦理学或神学的层面解读列维纳斯,都绕不开对他的经验(experience)概念的澄清。第二部分是列维纳斯经验概念与认识论经验概念的区别。列维纳斯将他所主要考察的“经验”界定为是一种非表征的和非概念化的,并且具有超越的意向性的关于他者的纯粹经验。第三部分是话语经验何以导出伦理经验?从“话语”进一步推出列维纳斯的伦理主题“你不能杀”,即“伦理的抵抗”。林老师最后总结道,理性经验与政治是我们在考察列维纳斯的形而上-伦理经验时需要进一步推进的议题,我们常被“伦理学”概念遮蔽而忽视了这个重要的维度。

 

接着,黄其洪教授针对林老师的精彩汇报进行了点评。黄其洪教授认为林老师的汇报思路清晰,介绍了列维纳斯的思想传统和问题意识,紧紧扣住列维纳斯经验概念的真正的对象,阐述了经验概念的实质,但仍存在着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厘清。第一,如果我们能够在对象、主体以及对象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意义上去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够更清楚列维纳斯的经验在哪条线上。第二,如果我们无法对对象进行感知,无法把对象概念化、逻辑化,那么我们对对象的经验从何而来?第三,当这种他者保持为绝对的他者,无法概念化、逻辑化、同化,甚至在无法理解的前提之下,团结、友爱何以可能?黄其洪教授还强调,不能把列维纳斯的经验概念泛化,要注意他的经验概念的有效性范围,否则很难对其思想做到准确把握。

 

在自由讨论环节,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向林老师提出了问题,林老师都一一予以回应。孙启鸣博士提问到,列维纳斯一直在强调这种“非同一性”,那么事实上在对所有人设立他者的时候,他是不是也在建构一种个体的同一性呢?林老师回答道,列维纳斯的哲学也面临着一些批判,后期他放弃使用“他者”这一概念。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所有人界定为他者,那么又容易回到黑格尔意义上的一种循环和辩证之中去了。孙博士还就列维纳斯的真理观进行提问。黄其洪教授指出,普遍性的知识对于列维纳斯来说应该是不存在的,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生存论的意义上的东西。正如林老师汇报时所讲到的那样,每个人通过话语来自我呈现,每个个体把自我的这种他性呈现出来就是真理。这是一种生存论意义上的真理,而不是知识论意义上的真理。

  

活动结束后,与会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参与本次学术沙龙收获颇丰。通过林教授的分享和黄其洪教授的点评,对列维纳斯的“经验”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也对现象学、伦理学、后现代思潮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学术沙龙的精彩呈现!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