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5月20日晚19点,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应邀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作题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圣鹏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三百名老师、学生参与了此次线上讲座。

讲座伊始,戴圣鹏教授向听众们简单介绍了黄其洪教授的研究方向、学术成果和学术头衔。黄其洪教授对戴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邀请表示感谢。随后,黄其洪教授开始了此次学术讲座。

黄其洪教授首先带领听众们简单地回顾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我国外马学科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年-2000年的开创期。在我国外马学科创始人徐崇温先生于1979年出版的《评苏联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一书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作为一个学术术语出现。以徐崇温先生为代表的我国第一代外马学者承认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流派,认为它实际上是西方左翼思潮之一,并对它采取了批判分析的态度。随着2000年徐崇温先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以及一系列论文的发表,中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发生了一个转变,承认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之中的合法性地位。此外,我国从1992年开始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些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在中国也逐渐显现出来,人们越来越体会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的针对性和超越性力量。
第二阶段是2000年-2005年的迅速发展时期。2000年到2005年这五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井喷时期,这一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研究的深度、广度都在增加。2005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被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这一举措肯定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上的合法性。
第三阶段是2005年-2015年的学科化的学徒时期。这十年间,教育主管部门、期刊界、出版界以及高校共同推动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跨越式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不断增加,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的数量呈几何数的增长,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一时期还处于学徒时期,我们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仰望态度。
第四阶段是2015年至今的六经注我的主体性觉醒的时期。自2015年起,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生的新变化促使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学者们不再简单地翻译、介绍、传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越来越在传播它的基础之上强调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作出关照当代中国现实的评价,强调平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强调研究者的主体自我意识,强调六经注我的研究态度。

接下来黄其洪教授从三个方面概括了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积极成果并从四个方面反思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遭遇的困境。首先是积极成果:第一,比较完整全面地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学派和代表作品。第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很多的命题和观点已经自觉地融入到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话语之中。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整个西方现代性的反思,对中国社会的当代特征的反思,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的反思也起到积极作用。接下来黄其洪教授指出了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面临的困境:第一,一些学者没有明确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研究目的。第二,外在研究与内在研究的对立。第三,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脱节。第四,客观陈述与价值评判的二元性。
在这之后,黄其洪教授阐述了在当下中国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要注意的六大方法论原则:第一,要遵循一种自觉的解释学方法论原则;第二,要遵循一种历史情境还原的方法论原则;第三,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第四,要遵循辩证分析的原则;第五,要强化研究者自我意识的主体性原则;第六,要遵循以中国问题意识为指导的原则。
在现场提问环节,黄其洪教授就师生们所关心的“如何以方法论的视角看待中西方现代性的本质区别”“写作过程中如何遵循历史情境还原原则”“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产主义存在着何种关系”等问题逐一做出了解答。

在黄其洪教授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戴圣鹏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对黄其洪教授的精彩讲座与悉心解答表达了感谢。黄其洪教授也对主办方的邀请和各位听众们的参与表示了感谢。也欢迎各位听众关注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形而上学的重建”微信公众号和b站账号,欢迎各位同学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学术会议,欢迎报考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欢迎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到西南大学外马学科应聘。最后,戴圣鹏教授宣布此次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