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黄其洪教授和蒋志红副教授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

发布时间:2021-10-18 20:29:5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据悉,2021年10月15日—17日,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和蒋志红副教授一起参加了第十六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该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主题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反思与拓展”。开幕式由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仰海峰教授主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郝立新教授、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名誉会长陈学明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丰子义教授分别致辞。此次论坛由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苏州大学、辽宁大学等6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江海学刊》《教学与研究》《山东社会科学》等出版机构与学术期刊的编辑记者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郝立新教授围绕本次年会的主题,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提出三点看法:第一,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借鉴国外成果。不仅要把握国外理论研究成果的最新动向,更要把握国外社会现实的历史变化,既要面向中国,又要面向世界。第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应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把握人类文明的走向。需要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西方文明的批判,以比较性视野把握人类文明演进逻辑,深入社会现代化问题研究。第三,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应当立足中国现实。关注马克思主义与世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本土化进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贡献。

 

陈学明教授回顾中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整体状况,高度肯定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于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构建、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建的积极意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长期以来致力于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研究,由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高度关注当代国外资本主义文明状态,积极探索超越西方工业文明、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论道路。他还介绍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2021年所做的主要工作,肯定了我国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的成功本土化的转型。

 

 丰子义教授认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有待反思与拓展。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仅需要反思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汲取国外研究的有益启示,同时也要反思中国学界的理论研究,推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健康发展。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仅要拓展研究对象,关注国外前沿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同时也要拓展理论视野,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保持国内外研究的双向对话。

 

黄其洪教授为大会提交了题为《论萨特和拉吕埃勒对知识分子的反思及其启示》的论文,参与了第六场的大会发言。在发言中,黄其洪教授指出:围绕知识分子的源起及其不断自我解困这一关键主题,萨特试图通过“具体的普遍性”的辩证法来保证价值概念的真理性,以这些被共同认可的普遍性价值来维护知识分子为弱势群体而进行实际行动的合法性。而拉吕埃勒则强调重视普遍的抽象价值的实在内容,以人性实在的内在合理性来保证知识分子捍卫受害者的正当性,主张知识分子应该依据“受害者亲身”进行内在实践。事实上,两种不同的路径本质上都试图用有关人的哲学来为知识分子进行有效的辩护,但前者遭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后者陷入主观主义和神秘主义之中。站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两种不同路径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揭示萨特和拉吕埃勒的知识分子理论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他们重视个人生存和批判抽象普遍性等内容用来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为在当代更加积极地发挥知识分子的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服务。

除了参与大会发言之外,黄其洪教授和蒋志红副教授分别和与会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和友好的交流,这为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与国内同行的进一步交流、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悉,第十七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将于明年下半年在辽宁大学哲学院召开,我们期待下一届盛会的召开。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