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2020级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博士研究生顺利预开题

发布时间:2022-01-10 22:02: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据悉,2022年1月8日上午8点半,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2020级博士生预开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310会议室举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2020级陈孝生、任艳华、江尧、李作纯、刘珊珊五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预开题报告会。此次预开题报告会的组长是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教授,报告会专家组成员有陶林教授、毛兴贵教授、黄其洪教授和向文华教授。国外马克思主义专业全体博士研究生以及硕士研究生20余人参与观摩了此次预开题报告会。

  

李作纯同学汇报的论文选题为《拉吕埃勒的辩证法思想》。他着重强调,拉吕埃勒的辩证法在内在统一性原理、多元对立原则和单边决定关系三个方面与以往的辩证法相异,这也是拉吕埃勒辩证法思想的独特之处和可资借鉴之处。他还表示应将苏联“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运用拉吕埃勒辩证法进行反思的对象。另外,他还简洁地汇报了选题缘由和目前论文研究的困惑等内容。在自我陈述环节结束后,在场的专家对李作纯同学预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评。陶林教授认为,拉吕埃勒的辩证法思想研究这一选题是极具理论价值的,但是每一章的小标题需要进一步的打磨;向文华教授指出,在写作过程中应当注意就拉吕埃勒的辩证法谈辩证法,并从技术性角度指出参考文献存在的细节问题。毛兴贵教授指出需要厘清拉吕埃勒辩证法思想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对比中完整地展示拉吕埃勒的辩证法思想的魅力。

     

任艳华同学汇报的论文选题为《卡斯特的传播权力理论研究》,在汇报的过程中,她着重汇报了研究的对象,从核心概念阐释、理论的基本问题和理论的现实关照三个层面简要梳理了卡斯特的传播权力理论的理论框架。任艳华同学还就选题的基本思路做了简要的汇报,指出论文的第一章主要清理选题的背景;第二章至第五章则就传播权力理论的基本问题,揭示该理论的基本要素、逻辑环节及其内在关联,进而清晰展现出这一理论的理论框架;而第六章则是对该理论做系统的反思。在自我陈述环节结束后,在场的专家对任艳华同学预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评,并主要针对论文提纲设计部分,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陶林教授指出,在提纲设计语言表述方面,要尽量做到准确、简洁和严谨的统一;向文华教授指出,关于提纲最后一章对卡斯特传播权力理论的反思部分,建议结合政治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资源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价。

 

江尧同学的博士论文选题为《福克斯的数字劳动理论研究》。江尧同学对自己的论文选题的相关情况作了汇报。她着重汇报了选题的研究重难点: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四章,三章分别介绍了福克斯数字劳动理论的萌芽、发展到成熟三个阶段,按照这三个阶段,具体地可以将重点分别梳理为以下三个问题,即:数字时代资本的追求是如何以及何以从货币变成了数据与信息;劳动怎么从“神赐”走向了数字劳动;数字时代的阶级以及意识形态批判是什么。难点在于从选题人物来看,本选题研究的人物比较新,其著作翻译不全,其作品多数是未翻译的外文文献,对研究来说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其次是福克斯提出的数字劳动理论及其理论出现和应用的数字经济时代这个背景也比较新,相对于传统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具有数字化时代特有的新发展和新问题,据此产生的数字劳动理论具有明显的新兴特征需要探究,要有大量的前期工作做支撑。在自我陈述环节结束后,在场的专家对江尧同学预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评。毛兴贵教授认为,需要论证福克斯作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陶林教授指出,需要调整第二、三、四三个章节的逻辑关系以及具体表述;向文华教授建议其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要厘清福克斯数字劳动理论确立的数字劳动的内涵与特征,将这一理论区别于其他人的数字劳动理论的地方展现出来。

 

刘珊珊同学汇报的论文选题为《坎农的托洛茨基主义思想研究》。她认为,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以坎农为代表的托洛茨基主义思想的研究是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的空白点,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与空间。选题拟以“托洛茨基主义思想”为一般性理论起点,同时植根于美国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并以美国共产党创始人坎农为具体切入点,于共性与个性、一般与具体中辩证思维中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批判。自我陈述环节结束后,在场的专家对刘珊珊同学预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评。黄其洪教授指出,此选题的研究要确定其问题域是什么,应避免没有针对性的研究,研究的重点需要体现出坎农是如何将托洛茨基主义思想“美国化”的,同时,要体现出自己的评价和反思。专家们一致认为,提纲的前三章,即坎农的生平、理论缘起、托洛茨基主义运动的历史演进,需要整合为一部分,避免教材化的写作方式,把研究的重点落脚在其思想部分,从而真正体现出研究的理论价值。

 

陈孝生同学汇报的论文选题为《西方社会科学的现代性问题及其超越——以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为例》。他在汇报中指出,西方社会科学自诞生起就与“现代性”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说现代性是塑造西方社会科学这一知识和学科体制的重要力量。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汲取了20 世纪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成果,对西方传统社会科学进行了否思和批判,并以世界体系为分析单位,力图重建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进而实现西方社会科学现代性的自我超越。论文以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为例,探讨西方社会科学的现代性问题及其超越,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深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现实需要。在自我陈述环节结束后,在场的专家对陈孝生同学预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评。崔延强教授指出,该论文选题较大,研究主题过多,应直奔主题,现代世界体系只能作为研究背景,不能作为研究主题,要聚焦沃勒斯坦对西方社会科学现代性的否思。此外,针对论文框架的修改,专家们从“为什么要否思”、“沃勒斯坦如何看待现代性”、“西方社会科学现代性问题是什么”等方面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经专家组闭门商讨,一致通过了五位同学的预开题汇报。参与观摩的低年级研究生纷纷表示,从此次预开题中学到了很多,为自己后续的研究选题、研究边界划定、逻辑梳理、文字写作等科研环节具有启发作用。也期待五位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继续努力,认真撰写正式的开题报告,顺利完成寒假过后的正式开题环节。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