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黄其洪教授参加第四届“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

发布时间:2021-05-18 08:47:2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555

据悉,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于2021年5月15-16日参加了由“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筹备组、《学习与探索》杂志社主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扬州大学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心扬州大学基地、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的第四届全国“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山西大学等国内60余所高校的150余名学者和《学习与探索》《国外理论动态》《湖北社会科学》《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理论月刊》《贵州大学学报》等多家著名杂志的编辑共同参加了此次盛会。此次会议以“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向”为主题,围绕着七个具体的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学者提交了100余篇高质量论文,向学界展示了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动态和研究成果,为大家提供一场丰富的思想与理论盛宴。

 

黄其洪教授作为主要发言人参与了第二分论坛的发言与讨论。在发言中,黄其洪教授从《以“哲学的科学”思考摄影——拉吕埃勒非摄影思想初探》一文出发,首先介绍了国内关于拉吕埃勒研究的现状。接着黄其洪教授指出,拉吕埃勒的“非摄影”思想是从自己的“非哲学”思想的思维方式出发对摄影者与对象的关系、摄影的本质等问题进行的重新思考。黄其洪教授强调,传统哲学理解摄影与被摄影的对象的关系时,仅仅将摄影作品理解为对客观实在的一一对应的表达,而拉吕埃勒的非摄影思想则认为,无论是摄影者还是观看者,实际上都共同参与了对被摄影对象的建构,摄影者倾听到了被表达对象的某种信息并把它传达出来,而观看者也以主观的、差异的视角把握到了对象的某个方面,因而摄影者和观看者就进入了一种无限的、开放的、差异的互动之中,但黄其洪教授补充道,这种无限的、开放的互动不是完全主观的,而是由客观对象“单边决定”的。最后,黄其洪教授评价道,拉吕埃勒的非摄影思想重新定义了艺术、艺术创作者、艺术欣赏者之间的关系,为艺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范式。

 

接着,应主办方要求,黄其洪教授作为分论坛代表在15日下午的分论坛交流汇报中进行了总结发言,黄其洪教授将第二分论坛的九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发展的最新情况的,诸如在法国、俄罗斯、非洲等地区的情况;第二类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清理和回应的,包括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问题等;第三类是聚焦当下社会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读的,包括非物质劳动、数字异化、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等方面。除此之外,黄其洪教授还对陈学明教授、乔瑞金教授和何萍教授的点评进行了简要的回溯,使得第二分论坛的专家学者们的发言和交流更为完整和深入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最后,在大会闭幕式上,黄其洪教授作为第五届“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的承办方代表进行了发言。黄其洪教授首先表达了对王凤才教授、张磊主编的感谢和对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的感谢,接着对下一届论坛的主题、会议规模和具体的环节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展望,最后向在座的专家学者们发出了诚挚的参会邀请。

 

通过此次参会,黄其洪教授见到了很多老朋友,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传播了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学者的声音,为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与学界的进一步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