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21年6月11日晚七点,由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古典思想传统与欧美马克思主义发展学科建设团队主办的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学术沙龙第一期——《德勒兹与伦理自然主义思想的奠基——以问题、事件为基点的考察》于马克思主义学院502会议室成功举行。此次沙龙的主讲人是张能副教授,黄其洪教授作为评论人到场,蒋志红副教授、任燕红副教授和杜丹老师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的部分博士生、全体硕士生一起参与了此次学术沙龙。

张能副教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德勒兹与伦理自然主义思想的奠基——以问题、事件为基点的考察》这一主题,分别是:第一,“问题”(problem):优于前道德判断的潜在领域,对于这个问题,张能老师主要从两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问题”与“问题域”和“问题”与“应对之法”;二是“问题”表达与展开的潜在的领域。他认为,在德勒兹看来,真正伦理问题涉及的是“前道德判断”的生存领域。第二,道德价值秩序:虚拟潜在的“现实化”。关于这个问题,张老师认为,在德勒兹那里,就是要从“事件”出发重新思考伦理学,并且将现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的,即一切可感知的经验;另一部分是虚拟的,即使前者不断差异化的潜能,是生成的威力。第三,如何将超越的抽象的道德价值剥离于先验。张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何为先验的经验主义这个命题,并且提出先验的经验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先验使得差异得以重复,使差异差异起来,或使差异以差异的方式连接到差异,这就是先验的经验主义的最重要的构成。最后,张能老师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个总结,即根据德勒兹,真正的伦理问题关涉的是前道德判断的生存领域,事实上,这种生存领域是先于任何外在客观的普遍有效的道德规范。

接着,黄其洪教授对张能副教授的讲解进行了点评,他表示,德勒兹的哲学思想确实有其魅力之处,对于打破概念和伦理层面的教条主义具有一定的意义,是一种诗化哲学。为了研究德勒兹,我们需要潜心学习海德格尔、阿多诺、德里达等人的著作,因为只有了解了这些人的著作,我们才能更好理解德勒兹思想的来源和独特性。德勒兹的伦理学本身就有其自己的独特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打破对伦理学的教条主义理解,德勒兹执着于返回到前道德判断的生存领域,呼唤人们回到不同道德秩序形成之前的状态;二是在理论建构过程中,强调个体生命的无限可能性,破除权威、法律和概念对个体经验的束缚,将个体经验和生命无限化。这些方面都展现出一种青春的激情。但是,如果我们跳出德勒兹的视野,就会发现,德勒兹属于西方怀疑主义的传统,与德里达、福柯、利奥塔、加达里等人一样都是当代西方的怀疑主义,德勒兹的身上展现了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影子。为了进一步推进研究,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关于“问题”概念,德勒兹一直在强调“问题”与“问题域”,他认为“问题”是“问题域”的经验化,但他又强调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内在的结构,但是对于问题的内在结构何以可能,这个结构是什么,需要进一步去回答。第二,道德价值秩序是虚拟潜在的现实化,德勒兹对于该问题持何种态度?简单说来,德勒兹对既有的经验的价值秩序持批判态度,但是他又力图建立一个虚拟的现实,那么,虚拟的现实有无内在结构?虚拟的现实的内容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清理。第三,生存论的描述性的伦理学能否给我们提供一种具体的规范?换句话说,先验的东西返回经验的过程中存在哪些内容?第四,德勒兹强调内在性原则,他所说的内在性是谁的内在性,这种内在性与现实化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内在性的对象如何在历史化的机缘中实现自身,这些问题德勒兹并没有给我们做出具体而有效的回答,从而导致一种神秘主义。
在讨论的环节,蒋志红副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她说,听到德勒兹,跟黄老师有同样的感觉,仿佛是在跟弗洛伊德对话,并且在关注“问题”背后的“问题域”时,将伦理学推到个人的生存结构层面,那么,德勒兹所讲的“差异”概念和德里达所讲的“延异”概念有何区别?其它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德勒兹为何只提“差异”,而未提“同一”概念,是否具有片面性?张老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并且推荐我们阅读《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这本书,他认为德勒兹更多的是在语言学上解释该问题。

最后,黄其洪教授对本次学术沙龙进行了总结。首先他强调在这次分享中,展现了张老师对德勒兹准确、系统和深刻的研究,也展现了张老师的哲学悟性和诗人气质。其次,他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德勒兹,同学们可以多读尚杰和姜宇辉两位学者的作品,在他们的作品中,给出了我们理解德勒兹哲学思想的钥匙。最后,他特别强调,对西方任何一个哲学家,如果我们感兴趣,都可以做理论层面的研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哲学家的理论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生活指南。从总体上来看,形而上学家的理论对于生活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怀疑主义者的理论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不大,甚至可能会误导人。他建议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多从中国的儒家和道家中汲取生存智慧。

参与本次沙龙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大家不仅对德勒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有了更好的理解,对理论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宽广、深刻的领悟,激发了许多新的思考,期待第二期学术沙龙的精彩呈现。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