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开题答辩会于2020年1月3日上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412会议室如期举行。此次开题答辩会的组长是我校哲学系主任陶林教授,答辩委员会的其他成员有黄其洪教授、毛兴贵教授、谭杰副教授和蒋志红副教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2019级全体硕士研究生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专业部分研究生观摩了此次答辩会。

上午8点30分,开题答辩会正式开始。三位答辩同学经过前期充分准备,分别针对各自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思路、写作重难点和创新点等关键性问题作出汇报。几位老师就开题报告及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表细致意见。

会议伊始,赵明娇同学对自己的论文《厄尼斯特·拉克劳解放思想研究》展开论述。黄其洪教授肯定该同学建立在第一手翻译基础之上所做努力的同时,他指出,文章部分正文与其对应标题存在文不对题的现象,应紧扣标题,强化章节内容中出现的对建构、解构和重构概念的理解和区分。谭杰副教授认为在内容提纲中,“揭示解放过程中的二律背反”部分从学术角度来看并不严谨,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和冲突,事实上,二律背反已成为形而上学上的专门概念。紧接着,张倩同学就其论文《对F·拉吕埃勒“少数人”思想的批判性研究》作详细汇报。陶林教授强调,在文章“把人看成权力的存在”内容中涉及到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我国学界对其翻译也存在较大疑问,尼采强调人自身的力量,他的哲学严格来讲是生命哲学,若将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翻译为“权力意志”,则易停留在以往被误解为政治哲学的基础之上,而这里将其理解为“冲创意志”或“力量意志”也许更为合适。黄其洪教授表示认同,他认为尼采哲学主要强调创造性以及在量上的变强,对其翻译和准确把握应更为仔细斟酌。

最后,田凯妮同学论述其论文《马尔库塞审美乌托邦思想研究》。毛兴贵教授指出,如何在学界对马尔库塞已存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突显论文新意变得十分重要,在撰写论文之前应加强对现有相关研究的分析,对比找出论文创新点之所在。蒋志红副教授则建议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重视对标题的凝练和对具体细节的把握,增强学术严谨性和理论创新性。

在各位老师完成对三位同学的悉心指导后,本次开题答辩会圆满结束。老师们对各位同学的前期准备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攻克难关,争取为自己的论文写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与会的2019级硕士研究生全程认真观摩,谨记老师们的建议意见,收获经验、增添信心,为来年硕士论文的开题打下坚实基础。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