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2017级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于2020年6月5日在马院310会议室正式举行。此次答辩会的答辩主席为重庆大学吕进教授,其他答辩委员老师分别为陶林教授、赵明教授、毛兴贵教授、黄其洪教授、谭杰副教授和蒋志红副教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2018级和2019级全体硕士生、其他专业的部分研究生也观摩了此次答辩会。

上午8点30分,黄其洪教授宣读西南大学研究生院提供的专家批复表,本次答辩会正式开始。首先,吴敏同学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思路、基本结论、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对其论文《F·拉吕埃勒的“非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性研究》进行简要论述。陶林教授就拉吕埃勒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混用,提出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关系的问题。赵明教授指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所谓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概念、哲学范畴、哲学思路来对拉吕埃勒的研究进行反思,并在充分肯定该论文的内容后,提出对吴敏同学加强论文提炼与深化能力的期许。吕进教授作为答辩主席对六位答辩专家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指出拉吕埃勒“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非”与一般意义上的“非”的区别应该被更清晰地阐释出来。

紧接着,任艳华同学就其论文《沃勒斯坦结构性危机思想研究》进行认真陈述。黄其洪教授围绕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分别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论文中所涉及的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如何影响沃勒斯坦结构性危机思想;二是判断一个危机是否是结构性危机的标志以及结构性危机与一般性危机的区别是什么。毛兴贵教授则从技术性角度指出论文目录、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等存在的重要细节问题。随后,李慧琴同学、李艳同学和熊市伟同学分别对各自的论文《萨拉·夏基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列斐伏尔都市社会理论研究》和《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本质主义方法研究》作出陈述。其中,谭杰副教授在向熊市伟同学提问时指出,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应该加强对西方哲学史基本脉络以及西方主要思想家哲学概念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各地往来交通不便,史佳韵同学采用远程线上的方式参加此次答辩会,对其论文《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麦金太尔德性伦理思想研究》展开陈述,这也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首次采用远程线上的方式举行学位论文答辩。蒋志红副教授指出论文目录和标题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马克思主义视域在何处被体现的问题。

随着最后一位同学的答辩顺利结束,此次答辩会接近尾声。在观摩同学回避的情况下,答辩专家商定了六位同学的答辩成绩。答辩主席吕进教授庄严宣布,经论文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同意六位同学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他们硕士学位。其中,吴敏同学的论文答辩结论意见为“优”,熊市伟、李艳和任艳华三位同学的答辩结论意见为“良”。

此次答辩会在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截止目前,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点已为国家输送了四届共十八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其中已经有五位同学(杜丹、吕育晓、王鸿宇、吴敏、熊市伟)被顶级名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此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值得珍惜。祝愿这十八位同学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进步,祝愿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点越办越好,越办越壮大!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