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喜报:黄其洪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胡利萍和彭玉凤荣获西南大学2024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2024-06-25 19:06:21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据悉,近日西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发布的关于2024年西南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推荐结果的公示期已过,证书也已经颁布,由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指导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胡利萍和彭玉凤荣获2024年度西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胡利萍的硕士论文题目为《巴里巴尔“极端暴力”思想研究》,文章指出,“极端暴力”是一种超越一定界限范围的暴力,主要表现为超客观暴力和超主观暴力两种基本类型。“极端暴力”会导致政治不再发挥其功能作用,所以巴里巴尔进而又探寻一种可以抵抗“极端暴力”的文明政治。巴里巴尔针对以往观点策略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反暴力”态度,意为直面暴力,是对极端暴力的内部反应和取代,并以“公民身份”为切入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反暴力的文明政治策略。这篇文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巴里巴尔的政治哲学思想,对拓展法国当代激进左翼研究也具有积极意义。此外,胡利萍在硕士求学期间,还在《黑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上发表过文章《论巴里巴尔对阿尔都塞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彭玉凤的硕士论文题为《拉吕埃勒生态学思想研究》,这篇文章是国内研究拉吕埃勒的第8篇硕士学位论文,文章以拉吕埃勒的生态学思想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拉吕埃勒在“非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对传统哲学和传统生态学理论进行的内在性批判。文章指出,拉吕埃勒通过引入诺斯替主义、弥赛亚主义以及虚构、克隆、量子叠加、量子矩阵等科学概念,试图构建一种关于生命不同阶段的量子模型,并通过将生命主体置于量子矩阵这一新平面上来构建新的内在性主体即“通用克隆体”,以此使得生命主体得以向自身的内在性还原,真正的生命知识也将“在最终的人性下”得以显现。这篇文章对于国内生态学理论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推动了国内对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的研究。此外,彭玉凤在硕士求学期间,还在《晋阳学刊》2024年第3期上发表过文章《阿尔都塞是否是一个结构主义者?》。据悉,彭玉凤同学的这篇论文是第5篇获得西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拉吕埃勒的硕士学位论文,这足见拉吕埃勒研究得到了西南大学学术同行的高度认可。

据悉,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自2014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生以来,在本专业已经毕业的8届35名硕士研究生中,已经有7名同学的论文分别于2017年、2019年、2020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被评为当年的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其中王鸿宇和吴敏两位同学的论文还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另外,总共有13人考上名校博士研究生。

此次胡利萍和彭玉凤所撰写的论文再次荣获西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依靠的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努力,更是离不开黄其洪教授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教师群体的悉心指导。这体现了学校和学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如既往地认可,也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鼓励。成绩来之不易,希望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壮大,越办越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