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至10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2024 年会暨第十九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在东南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技术变革时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反思与前瞻”。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山西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东南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国外理论动态》编辑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等高校、科研机构、出版社、报社与杂志社的一百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黄其洪教授做了题为《论拉吕埃勒辩证法思想的三大原则》的大会主题报告。他指出,拉吕埃勒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由第二期转向第三期的代表人物,在国际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而他的辩证法思想则是他转向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表现之一。总的说来,拉吕埃勒辩证法思想具有三大基本原则:其一,拉吕埃勒的辩证法强调克服一切超验的使用,使概念回到实体的内在性之中,强调一种内在统一性原则;其二,拉吕埃勒承袭阿多诺的“星丛”概念和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理论,强调辩证法内在的元素是多元的,而非三元的,因而他提出一种多元对立原则;其三,拉吕埃勒强调只有实在可以决定辩证法的那些多元的元素,而不是相反,实在单边决定辩证法的元素,而不是像传统辩证法那样是一种相互决定的关系,因而,提出一种单边决定原则。这三大原则相互支撑,共同展示出拉吕埃勒辩证法思想的与众不同。当然,这一思想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要保持一种清醒的批判意识。
袁雄博士后做了题为《论拉吕埃勒对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的重构》的分论坛发言。袁雄认为,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强调从社会历史现实出发去重新审视意识形态,而拉吕埃勒则立足于非哲学揭露了知识分子对意识形态的误读,并在重新阐释乌托邦的精神中对知识分子意识形态进行了重构。具体来说,拉吕埃勒试图搁置以往的知识分子所主张的任何意识形态,批判他们在意识形态上通过自己的手段和在其权威下支配受害者,并强调基于实在的乌托邦的精神重新定位了思考问题的起点,指出当代知识分子应根据内在的未来转向受害者的现实,从而对知识分子意识形态进行了重构。由此,拉吕埃勒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了马克思对虚假的意识形态的批判,而且在一定程度也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构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张金权博士也在分论坛四做了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无产阶级总体构成与组织问题——汉斯-于尔根·克拉尔对晚期资本主义中革命可能性的探索》的发言。在张金权看来,汉斯-于尔根·克拉尔作为学生运动的领袖和阿多诺的学生而为人所熟知,但他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理论家。他借助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霍克海默的权威国家理论、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总体的结构变化及其可变革性展开了深刻的剖析,从而阐述了重建革命可能性的客观条件。与此同时,针对技术和科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重要生产力,克拉尔批判分析了这一变化所导致的无产阶级总体的结构变化,阐述了知识分子与无产阶级联盟的重要性,从而阐述了重建革命可能性的主观条件。学生运动领袖与批判理论家的学生的双重身份,使克拉尔自觉地反思批判理论远离实践的根本原因,并得出“批判理论的贫困”在于缺失阶级理论和组织问题的结论。克拉尔的理论思考也为西方学者们探讨当今资本主义中的革命可能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在21世纪的今天,“回到克拉尔”的趋势正在悄然发展。
蒋志红副教授和博士生罗星欣也积极参与了全程的会议,与其他参会者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与交流。
通过参与此次盛会,黄其洪教授以及其所带领的一行人不仅向与会学者展现了西南大学外马学科的精神风貌与不断成长,也增强了与参会单位和学者们的学术探讨与情感交流,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外马年会的到来!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