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黄其洪教授应邀参加《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概论》新书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5-07-27 17:16:0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7月25日下午,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应邀参加由重庆出版社主办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概论》新书发布会,此次发布会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重庆展馆举行。黄其洪教授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该书作者孔明安,共同见证了这部兼具学术深度、教学实用性和普及性教材的发布。

3E3579

该书是孔明安教授在长期教学研究实践基础上精心编撰的专业教材,入选南开大学“十四五”规划核心课程精品教材建设工程。书中系统梳理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并对不同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深入剖析。作为国内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知名学者,孔教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开阔的理论视野,保证了这本教材内容的水准和质量。

发布会上,孔明安教授详细介绍了该书的编写背景、主要内容及教学定位。他指出,本书在内容上,不但聚焦于“全”和“新”,而且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作品,在内容的通俗化、普及化上也下了功夫,使作品在保持学术水准的基础上也有很好的可读性,让广大专业学生、普通读者大众都能读懂、理解、掌握。

在嘉宾致辞环节,黄其洪教授从“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概论》这部教材较国内其他教材有何特点和创新之处?”以及“作为一本专著性教材,《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概论》具有什么学术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分享。

黄其洪教授首先指出,阅读和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第一,国外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现实感。西方学者早于我们经历了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社会现象,他们对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问题及个体生存体验的反思,为我们理解当下时代提供了重要参照。通过借鉴这些反思,我们能更清晰地把握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位置,认清个体在时代总体性中的生命坐标,进而探寻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可以说,国外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资源,它还为人们在面对时代、世界及个体生存意义时所产生的困惑,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观察视角,这也是它吸引众多年轻学者的原因。第二,对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而言,国外马克思主义同样不可或缺。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领域的核心内容相对稳定,而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研究也有其既定框架。相比之下,国外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二级学科,始终在不断拓展新领域、涌现新人物、提出新思想,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注入新活力。这种动态发展的特性,使其成为推动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动力。

在谈及《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概论》的特点和创新点时,黄其洪教授强调这本教材实现了三大突破:第一,该教材的内容具有全面性与前沿性,首次纳入了以往教材中从未涉及的学派与人物,例如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等。西方马克思主义从1923年至今经历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为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期),70年代初至2008年为后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二期),2008年之后为第三期,也就是新古典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时期。以往教材多聚焦第一期,而这本教材对第二期内容的梳理极为全面,尤其设有专章论述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是目前国内同类教材中内容最新、最完整的教材。同时,也期待孔老师在未来修订时能纳入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2008年至今)的内容。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一直在积极推动对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经建立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性论坛“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坛”,这方面的成果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涌现,将来若能补充进去,该教材的全面性将更上一层楼。第二,该教材在介绍学者观点与学派思想时,始终结合这些学者或学派所处的国家的特殊语境、时代背景与社会特征,严格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这一特点与多数同类教材形成鲜明对比。第三,作为面向初学者的教材,该教材兼顾了专业性与可读性。孔老师及其团队在撰写该书时充分考虑到入门读者的知识储备,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力求表述清晰易懂,为不同基础的读者搭建了顺畅的入门路径。

接着,黄其洪教授强调《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概论》的学术价值,他指出,这部教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部体系完整的教材,更具有鲜明的专著属性。书中对各学派、思想家的解读,均基于对经典文本的深入研究,融入了作者的个性化思考与学术洞见,而非简单的资料汇编。这种专著性使其超越了传统教材的工具属性,成为具有独立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当前国内学界恰恰缺乏这类兼具系统性与独创性的专著性教材。重庆出版社与孔老师的合作,体现了对优质学术资源的敏锐把握。

此外,孔明安教授与黄其洪教授围绕“国内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实践中,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现状、所处地位,国外马克思主义教材目前的编写状况”等问题,展开对谈。

在与听众的互动环节中,现场有听众提问:“面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不断发展变化,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哪些领域?二位对青年学者有何建议?”对此,孔明安教授认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领域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研究空间,比如结合人工智能领域探讨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同时,孔明安教授还指出,20世纪以来的一些问题也还有深挖的空间,比如对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以及对当下数字资本主义、平台资本主义等的研究。孔明安教授强调,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关键还在于找到自身的研究方法,不必追求最新的研究领域,对传统问题的新阐释、深度阐释,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研究方式。黄其洪教授则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三期划分的视角进行补充,他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期划分并非简单的时间排序,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三次研究范式的转变。其中,第二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否定追求同一性的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基础地位,不再相信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总体性超越,以身份政治取代阶级斗争,并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则重新回归辩证法,扩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再次强调对资本主义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总体性批判,关注超越资本主义的路径以及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有充分的对话空间,是未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重要的理论生长点。

另有观众从普通读者角度提问:“如何看待B站等平台的马克思主义解读视频热潮?业余爱好者需进入学院学习吗?有哪些书籍推荐?”对此,孔明安教授指出,国内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1400多家,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从本科到硕士、博士阶段都有相关要求,知识体系庞大,书目繁多,而作为普通读者,则可以基于自身兴趣自由选择。孔明安教授指出,B站上的优秀视频资源是值得认真观看的,但是,只看视频,还不够,还是要去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品。黄其洪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阶级分化存在、现实困惑存在,马克思的思想就不会过时。年轻人或业余爱好者想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一定要进入学院学习,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观看线上的优质视频来展开学习。当然,也要阅读大量的西方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看视频、看论文和看原著要结合起来。

此次《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概论》新书发布会,不仅是一部优质学术教材的正式亮相,更成为一场聚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度思想对话。从孔明安教授对教材编写理念的阐释,到黄其洪教授对研究意义、教材创新、学术价值的系统解读,再到两位学者围绕学科现状的对谈与对青年研究者的恳切建议,整场活动既展现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深度,也彰显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时代现实的紧密关联。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