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纪念高清海先生逝世21周年,辽宁大学哲学院、吉林大学高清海哲学思想研究中心、辽宁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和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高清海与中国当代哲学——暨《高清海哲学文存》(全九卷)出版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10月12日在辽宁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新时代激活高清海先生思想的内在生命力,探寻中国哲学发展的未来路径,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关于此次会议的详细情况,请参看辽宁大学哲学院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微信公众号中的相关报道)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参与了第四分论坛第一时段的讨论,并主持了第四分论坛第二时段的会议。

在发言中,黄其洪教授强调,如果说中国哲学界确实存在一个“高清海时代”的话,那么,这个时代大概可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算起,此前高先生的哲学努力更多的是一种积累和准备,高先生对中国哲学界产生的重大影响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我们看来,高先生的哲学思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981年—1995年,是高先生参与教科书体系改革,推动中国哲学界进行哲学观变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先生以认识论范式超越了本体论范式,在认识论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强调“人是哲学的奥秘”,“哲学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从而以理论的方式确立起个人主体的地位,与西方哲学中的“个体哲学”相呼应,使教条主义、威权主义名誉扫地,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中个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以理论的方式推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成为高清海I时期。(2)1995年—2000年,高先生对中国在推进市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道德滑坡、个体异化、伦理缺失、社会分裂、参与全球化所带来的民族性价值与普遍性价值的冲突等问题进行了理论的沉思,为了在理论上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类哲学”思想。“类哲学”在当时是很超前的一种哲学思考,力图以理论的方式回答个体与共同体、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应该具有怎样的理想的关系,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在实践中落实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为“高清海II”时期。(3)2000—2004年,在高先生生命的最后几年中,高先生一方面要和病魔作斗争,一方面继续自己的哲学思考。他发现要想解决第二阶段提出的问题,仅仅在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中去寻求资源,是不够的,在当时中国理论界正在推进的对西方中心主义进行批判思潮的影响下,高先生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摆脱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开始自觉探索如何激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资源,在怎样的方法论中去构建失去了一百多年的中华民族的“哲学自我”,号召中国哲学界去探索和建构中华民族的当代哲学体系。我们认为,可以把这一时期称为“高清海III”时期。

黄其洪教授强调,高清海先生的三个哲学时期,在哲学的主题和侧重点上确实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又环环相扣,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前进的过程。三个时期的不同的哲学思想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哲学效应。高清海I时期的哲学思想带来了整个中国哲学界的哲学观变革,催生了价值论、人学、生存论、意志论、生活哲学、发展哲学、社会认识论、经济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出现,这种影响大致在2005年告一个段落。高清海II时期的哲学思想推动了中国哲学界政治哲学、实践诠释学、现代性批判等哲学领域的发展,与哈贝马斯、霍耐特、德沃金等人的哲学思想同频共振,目前,中国学界还处在高清海II的理论效应中,尤其是在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的理论反思中,高清海先生在这一时期发表和出版的文献被高频引用。黄其洪教授强调,高清海II的理论效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黄其洪教授看来,中国学界从总体上还没有做好准备,理解和吸收高清海III的哲学智慧,可能要等到对拉吕埃勒、思辨实在论有深入理解之后,在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已经完全进入中国理论界的话语之后,在中国哲学界已经普遍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之后,人们才能够真正懂得高清海III的哲学意义。而这显然还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高清海III的哲学思想将在二三十年之后发挥它的作用,高清海III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还是一种超前的哲学思考,尽管在自然生命的意义上,高清海III已经在2004年结束。
最后,黄其洪教授强调,我们对高先生的缅怀和尊敬,当然需要反复去阅读高先生的哲学文本,去同情地理解高先生的哲学智慧和勇气,去深度体会高先生的伟大人格,但是,仅仅停留于此,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高先生给我们开辟的思想空间中进一步去开拓,尤其是更加系统地去研究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更加全面、深刻地去理解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更加系统地去激活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当代中国哲学而努力奋斗。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