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近日,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的论文《21世纪知识分子何为——论萨特和拉吕埃勒对知识分子的反思及其启示》已经在《社会科学研究》2022年第1期上发表,这是国内公开发表的讨论拉吕埃勒哲学思想的第九篇论文,也是黄其洪教授首次比较系统地讨论与知识分子有关的主题的论文。
在论文中,黄其洪教授指出,围绕知识分子的源起及其不断自我解困这一关键主题,萨特试图通过“具体的普遍性”的辩证法来保证价值概念的真理性,以这些被共同认可的普遍性价值来维护知识分子为弱势群体而进行实际行动的合法性。而拉吕埃勒则强调重视普遍的抽象价值的实在内容,以人性实在的内在合理性来保证知识分子捍卫受害者的正当性,主张知识分子应该依据“受害者亲身”进行内在实践。事实上,两种不同的路径本质上都试图用有关人的哲学来为知识分子进行有效的辩护,但前者遭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后者陷入主观主义和神秘主义之中。站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两种不同路径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揭示萨特和拉吕埃勒的知识分子理论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他们重视个人生存和批判抽象普遍性等内容用来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为在当代更加积极地发挥知识分子的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服务。
总之,像萨特那样的作为“立法者”来构建元话语的知识分子在无法兼顾多元性的情况下的确在当下难以为继,而像拉吕埃勒那样的作为对人性实在的不同解释者和不确定性的实践者的知识分子又是松散的,难以形成统一行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无产阶级的一部分而介入共领域,他们既具有肯定普遍性的物质生产规律的现代性特点,能够提出共性的、统一的、确定的发展规范,又具有后现代性注重个体性、多样性、生成性的特点,能够照顾到现实中的自由个人和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发展需要,能够真正做到个人理想与崇高的社会理想的一致,个体解放与人类解放的一致。因而,他们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