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能副教授的论文《德勒兹:遭遇“域外”》已于2019年2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该论文指出,“域外”不仅关联到外在,同时它还关联到“不可思考者”。比“思考”重要的是居于思想之外的迫使“思考之物”,它来自于“域外”,颠破了既有的一切思想的机制表达。“域外的爪子”总能将一切现成的思维定律击破。德勒兹的“域外”逻辑标示着他的哲学是一特异的思想运动,它是一种非同一性、非再现、无逻辑的思想。当然,这不意味着德勒兹哲学傍依的是一种否定性或者对立性的思维,它展现的是一种差异的、特异性思考运动。这种差异的、特异性的思考直接突显了其“域外”状态,这种“域外”哲学是对既有问题构架的一种逃逸,展现的是一种激进性和向无限敞开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域外”一直贯穿于德勒兹的整个运思,它可以显现为不同的维面或者概念形象。正是因为这种“域外”的运思,使得德勒兹的哲学变得更加“放浪形骸”,更具有某种生产和创造的能力。正如德勒兹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我们一定要将思想拓展到其自身极限。而要将思想拓展到极限状态,必须催动“域外”的实验装置,唯此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挑战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