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简报 > 正文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机构简报(第六期)

发布时间:2020-01-12 18:08:3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伴随着跨年夜的钟声敲响,时间进入了2020年,在这个辞旧迎新之际,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回顾过去半年的工作,推出第六期机构简报。在2020年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力求作出新的突破。

在学术交流方面,2019年下半年,我所继续坚持在交流中学习,在沟通中发展,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多次参加重要学术会议。

七月伊始,我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就应邀参加了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第二届“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并做了10分钟的主题为“论拉吕埃勒对‘柯尔施问题’的非哲学解答”的报告,指出我国学术界对于柯尔施问题的讨论陷入到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等级制之和一种理论的封闭之中,并与王凤才教授、韩立新教授、齐艳红副教授等人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七月下旬,黄其洪教授、蒋志红副教授和博士生卢丽娟一行三人前往甘肃兰州参加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展望”为主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9年年会。会上,黄其洪教授提交了题为《再探马克思与赫斯的“决裂”》的论文并在第二分会场就西北师范大学马俊峰教授谈到的“加速度时代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何以可能”的相关问题做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并代表第二分会场在大会上作了15分钟的小组汇报,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蒋志红副教授参加了第一分会场的讨论,卢丽娟博士围绕《再探马克思与赫斯的“决裂”》做了约10分钟的小组报告,此行既加强了与学界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和联系,又提升了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在学界的影响力。

八月,黄其洪教授赴厦门参加“空间政治经济学与新时代中国”专题学会研讨会,就移民现象学出现的背景、基本问题和理论定位进行了十五分钟的发言。移民现象学是近年来由黄其洪教授开创的一个现象学分支,国内的第一篇和第二篇关于移民现象学的论文都是由黄教授撰写而成,这是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生长点,黄教授的发言结束之后,无论是在会上还是在会下,都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他们表示,移民现象学不仅是一种理论创新,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具有远大的理论前景,期待移民现象学能够进一步开花结果。

十一月,黄其洪教授、蒋志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卢丽娟、袁雄、硕士研究生吴敏应邀参加了复旦大学第14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并向大会提交了《拉吕埃勒“非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初探》《阿伦特政治现象学视角的劳动论题: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两篇论文。黄其洪教授主持了第五分论坛,分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为主题,谈及了新左派主义、基本收入理论、托洛斯基主义、泛非主义、科学认识论、批判理论、生态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唯物辩证法、国家社会主义等多个话题。黄其洪教授有效、有序地主持了本场分论坛在概念界定、方法论解析、观点认同、意义探寻等方面作了具体深刻地讨论,并对三位发言人的发言分别进行了点评和提问。此外,黄其洪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当选为常务理事,这是对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工作的肯定,也是学界对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一种肯定和鞭策。

十二月,我所对外交流继续推进。22日,我所成功主办了“黑格尔《自然哲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由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西南大学黑格尔读书会联合举办,成功邀请到了来自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安徽财经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三十位中青年学者参加。本次研讨会设置开幕式、大会发言、分论坛讨论、分论坛汇报发言、闭幕式五个环节,一个主会场和两个分会场。黄其洪教授在会上针对黑格尔哲学中的生态维度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了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生态维度的三个方面的原因。东北师范大学陈士聪博士、安徽财经大学李加武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王勤文老师、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杜丹、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卢丽娟、袁雄等人依次在各个会场对所提交论文做出详细汇报,与会代表就发言内容进行深入而广泛的讨论。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讨论,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收获良多。与会代表陈新建老师被现场气氛所触动,现场作诗一首:“十二年来辨是非,缙云山下诉离怀。求真问道尊德性,薪火相传活水来。”27-29日,黄其洪教授赴西安参加了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主办的“现代性、多元文化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向大会提交了题为《论作为总体性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的论文,并在大会上做了10分钟的主题发言,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生产力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出现了新的要素和革命性变革,在生产关系层面的创新已经使中国与西方形成了原则性的区别,在政治上层建筑层面已经显现出比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更高的活力,在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层面也展现出与西方现代性之间的原则性区分。虽然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四个层面还存在着许多具体环节之间的不适应和不协调,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之处,还需要不断推进改革,但是从总体上看,四个层面相互之间在基本原则方面是相互适应和相互推动的,正在走向成熟和定型,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总体性文明。与此同时,西方现代性却不断地显示出它自身的限度,在西方文化的范围内,找不到克服这种限度的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总体性文明刚好为在全世界范围内超越西方现代性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可能性,不仅对于中国、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西方国家也具有新文明定向的作用。黄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在分论坛讨论阶段,黄其洪教授组织了第二分论坛的小组讨论,第二分论坛的十余位学者围绕着大会主题各自作了汇报,黄教授分别给与简短的评论和提问,并在最后作了简短总结,大会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结束。通过参与此次会议,黄其洪教授传播了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学者的声音,加强了与西北学者的学术交流,为今后的学术合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所研究人员继续以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上下求索,广结硕果。我所毛兴贵教授的译著《政治哲学》(作者:乔纳森•沃尔夫)在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通过追问自然状态、国家、民主、自由、财产、全球正义等当下热议的话题,搭建思考框架,带出从柏拉图、霍布斯到罗尔斯、诺齐克等众多政治哲学家的洞见和争鸣,并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阐发高深的思想,为人们深入浅出地讲述各种思想传统对公共事务的不同理解,使得古今思想在激荡交流中变得鲜活起来。毛兴贵教授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巴利在哈特(H. L. A. Hart)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政治论证》的译著。本书突出地展现了巴利的PPE专业背景,以哲学尤其是分析哲学的方法和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规范性政治学问题。本书中巴利对各种论证的澄清与批评,对各种概念的界定与区分,被认为是以分析哲学从事规范性政治哲学研究的典范,甚至被誉为“分析政治哲学的开创性著作”。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纷纷慨叹政治哲学已死,而巴利的这本著作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一道,对于推动政治哲学的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毛兴贵教授还在《现代哲学》2019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义务、命令与惩罚的可能性——论哈特对边沁与奥斯丁义务观的批判》的论文。该论文旨在考查H. L. A. 哈特对以边沁和约翰•奥斯丁为代表的分析实证法学家的义务观的批评。该文首先简要勾了勒边沁与奥斯丁义务观的基本内容,然后分别从被迫、被迫感与义务的关系、惩罚的可能性与义务的关系、义务陈述到底是事实陈述还是规范陈述三个角度考查哈特对边沁与奥斯丁的批评在何种意义上是成立的。这些讨论无疑对于我们理解法律义务概念以及一般意义上的义务概念具有启发意义。我所兼职研究员、重庆大学陈飞副教授发表在《江汉论坛》2019年第4期的论文《公共性观念的历史嬗变与马克思公共性观念的变革》,被《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9年第8期全文转载。文章指出,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具有深邃的思想史视阈,我们只有借助一种历史主义的眼光,通过探讨公共性观念的历史嬗变,才可能真正进入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问题域,实现对这一思想的准确把握。概括地说,古希腊个人对共同体直接认同的公共性、古典自由主义个人与共同体分裂的公共性、黑格尔致力于实现个人与共同体有机统一的公共性、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公共性是公共性观念的历史嬗变中的四个重要节点。黑格尔的公共性构成了对古典自由主义公共性的批判与推进,借助黑格尔的批判和古希腊公共性的思想资源,马克思发现了个人与共同体的分裂这一时代困境,并在一个更高位阶的社会平面上重新思考个人与共同体的统一。

我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在《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与赫斯思想关联的再反思》的论文,这篇论文还被《新华文摘》2019年第23期收录并论点摘编。该论文是在总结近年国内外马克思文献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与赫斯思想关联的再反思,指出了以往学界只讨论了马克思与赫斯之间的友好合作和决裂告别两个时期,却完全忽略了二者之间的隔空对话期的问题,对于推进国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黄其洪教授在《理论学刊》2019 年第6期上发表了《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五大热点问题的回顾与展望》,该文结合第一手、二手和三手文献材料,对当下国内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关注的五大热点问题进行了历史的追溯和清理,不仅深度分析这些热点问题得到学术界关注的原因,还对国内学术界在这五大热点问题上已经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进行了敏锐的分析。不仅让不了解这些领域的学者能够迅速了解这些领域都做了什么工作,而且还给正在做这些工作的人一些建设性意见,使他们对自己的研究更具有理论自觉和方法论自觉。相信此文可以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使他们少走弯路,少做重复性劳动,有利于在这些领域推进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年底,黄其洪教授的论文《拉吕埃勒对“柯尔施问题”的非哲学解答》被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9年第11期全文转载。至此,2019年,所长黄其洪教授实现了《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的全覆盖,在同一年中黄其洪教授的论文被三大文摘转载,这充分体现了黄其洪教授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影响力,这是学界同仁对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研究成果的认同的一种表现。

在社会服务方面,我所坚持学以致用,服务实践,回报社会。8月8日,黄其洪教授应邀到重庆渝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为渝蓉高速公路公司、铜永公司、渝合公司和江綦公司共计80余位党员当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辅导报告。报告主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基本内涵和方法论特征这三个方面来展开。本次报告收到了学员们的热烈评价和欢迎,是西马所走向智库化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12月26日,黄其洪教授应邀前往西北大学哲学学院做了题为“黑格尔哲学的当代性与中国性”的学术报告。黄教授紧紧扣住黑格哲学的问题意识、思维方式、本体论设定等方面展开论述,在介绍了黑格尔哲学这些方面的基本情况之后,分条缕析地论证黑格尔哲学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和中国性,并没有因为黑格尔的逝去而失去价值,反而在今天显出它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黄教授在讲完主要内容之后,又与参与讲座的师生进行了大约半个小时的互动,围绕着黑格尔哲学与虚无主义、黑格尔哲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黑格尔哲学的“主体即实体”的命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整个讲座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受到了西北大学师生的高度评价。

在人才培养方面,2019年,我所新招了6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生,毕业了3名硕士研究生,目前我所总共有16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在读,正在积极进行各项研究、学习活动。除此之外,2019年10月30日晚,我所成功举办了西南大学第100期黑格尔读书会(精读黑格尔《自然哲学》),校党委副书记潘洵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玲玲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曾艳同志莅临此次读书会,潘洵书记在会后进行了讲话,对读书会的坚持和成果进行了肯定和鼓励,祝愿黑格尔读书会越办越好,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目前,西南大学黑格尔读书会已经进行到第106期,吸引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生命科学学院、文学院等多个院系的师生参与,起到了人才培养的辐射作用。在整个2019年,总共举办黑格尔读书会31次,顺利推进对黑格尔《自然哲学》英文版的解读。2019年,我所研究生培养工作捷报频传,王鸿宇同学的硕士论文获得2019年度西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王鸿宇、杨丹阳、蒋超三位同学获得2019年西南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吴敏同学获准重庆市研究生科研项目立项,吴敏同学以总分第一名获得2019年教育部国家硕士生奖学金,卢丽娟同学的论文在《新华文摘》上转载,吴敏同学的论文在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上全文转载,等等。这些成就的获得,都是来之不易的,有的甚至是极为罕见的,这充分说明了我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所将继续推进各项研究,以期在研究所各位成员和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探索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力争将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建成该领域的一个重要据点。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