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黄其洪教授应邀到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28 10:47:2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据悉,2023年4月25日晚上7点,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应邀到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学术讲座。该讲座由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中心主办,是云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术讲座”系列的第九期。本次讲座主题为“论海德格尔的‘周围世界’概念与本真存在的开启”,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中心王海东教授主持,云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中心的师生以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王海东教授简要介绍了黄其洪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及成果。黄其洪教授是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点负责人。主要研究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当代激进左翼移民现象学等领域。

在本期讲座中,黄其洪教授围绕何为“周围世界”、周围世界与此在的操心的关系、周围世界与常人(das-man)的关系以及此在由沉沦态向本真存在的转变四个方面,深入阐发了海德格尔关于“周围世界”的哲学思想。

首先,黄其洪教授阐述了海德格尔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海德格尔认为“周围世界”既不是物理空间意义上的广延,也不是环绕着此在的种种存在者的集合,更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物。黄其洪教授澄清了此在的概念,认为此在有三重内涵:能存在、去存在、领会自己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称为“此在”,更多的是行走的“人形动物”。“周围世界”起源于此在在时间性中对未来种种可能性的决断和对其决断的操心。“周围世界”是过去种种因缘和指向未来的意蕴的交汇之所。“周围世界”既非纯粹的主观性的人,也非纯粹客观性的物,“周围世界”是主体与客体的交融,是关系性、意义性的链接。“周围世界”是使对象化活动得以可能的生成性空间,它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事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周围世界”是时间性的、有限性的存在。

其次,黄其洪教授阐述了周围世界与此在的操心的关系。此在被抛于世,而此世所意指的正是周围世界。周围世界相对于操心的此在逻辑上具有一定的先在性,因而此在对未来的操心受到周围世界所预备的种种条件的限制。同时,此在对周围世界也有反作用,此在有自己的筹划,此在的操心又对周围世界进行重组和建构,此在面向未来的筹划正是周围世界得以重组的起点。在此在与其他此在的关系上,海德格尔认为,此在既要繁忙于周围世界之中的“物”,又要烦神于周围世界中的“他人”,然而此在对物的繁忙其本质上依然是对他人的烦神。此外,此在也是通过“周围世界”的他人与物来领会自己的存在的。此领会的过程导致了此在通常沉沦于周围世界之中,而“周围世界”的窘迫和残缺即此在遭遇到的种种失败、打击又促使此在回到自身。

再次,黄其洪教授阐述了周围世界与常人(das-man)的关系。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日常存在就是常人,常人是按照普遍规范和习俗来生活的人、是平均化的无差别的人、是没有倾听自己良知呼唤的人。“周围世界”逻辑上首先与通常是由常人组建的世界,常人正是沉沦于由常人所组成的周围世界的人。海德格尔认为常人沉沦于世有三种话语方式:即闲言、好奇和两可,分别指向日常中的毫无目的闲聊、纯粹娱乐性的凑热闹以及话语中对事实本身的模棱两可式的态度。这本身是常人的沉沦式生存状态在话语中的三种类型的体现。当然,这三种话语方式相互之间是不可完全分割的,彼此相互为用的。

最后,黄其洪教授阐述了此在由沉沦态向本真存在状态的转变。“周围世界”的窘迫与残缺样式激发此在害怕的情绪,当害怕的情绪不断重复,此在便生发出对死亡畏惧的情绪。在种种畏惧事件中,此在领会到死亡的不可替代性和生命事件的有限性。此在终于开始领悟死亡,并由之产生了向死而生的勇气,在此勇气中,此在开启了终极的时间性的决断,开启了对当下和未来的如何生活的终极决断。而在对种种生命事件的有限性领会中,此在开启了具体的时间性决断,对未来阶段性的决断。此在回归内求,开始倾听良知的呼唤,以此链接终极的时间性与具体的时间性。而在时间性决断中,此在将原本沉沦于常人的周围世界重构为本真性的周围世界。此在投入和栖居于本真性的周围世界中,从而达到了本真性的存在状态,而此在的本真生活正如伟大诗人荷尔德林所描绘的:“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讲座结束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中心的杜敏教授和袁群教授与黄其洪教授诚挚交流了关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学科中心的老师们表示从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获益良多,并希望今后与黄其洪教授在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主持人王海东老师作了最后总结,认为研读经典不仅仅是纯粹的学术研究,亦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如光照亮生命中那些最艰难的旅途,成为支撑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通过此次讲座和交流,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团队与云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团队之间建立起友好、持续的合作关系,相信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两个团队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都能够共同进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