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黄其洪教授应邀到南京大学哲学系做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0-11-27 21:48:1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526

据悉,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应南京大学哲学系的邀请,于2020年11月25日晚上在南京大学哲学系413教室作了一场题为《论拉吕埃勒对巴迪欧的数学本体论的批判》的学术报告。此次讲座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因为它是国内第一场有关拉吕埃勒的公开的学术讲座,对于传播拉吕埃勒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价值。选择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做国内的第一场有关拉吕埃勒的学术报告,这是黄其洪教授以学术的方式向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先贤和同仁致敬。

报告由南京大学哲学系蓝江教授主持。蓝江教授在对黄其洪教授做了简单介绍之后,强调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已经成为国内研究拉吕埃勒的重镇,相信此次报告不仅对于听众了解拉吕埃勒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了解拉吕埃勒与巴迪欧之间的思想分歧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样前卫的报告值得期待。

黄其洪教授在报告中强调,巴迪欧以数学本体论建构的事件哲学在国际哲学界有着重大的学术影响。目前国内学界对于巴迪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进行正面的理论阐述,而对巴迪欧给予批判性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与巴迪欧同年出生的法国哲学家拉吕埃勒长期关注着巴迪欧,拉吕埃勒立足于“非哲学”(Non-philosophy)这一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对巴迪欧的哲学,尤其是对作为巴迪欧哲学的理论基石的数学本体论给予了深刻的批判。研究拉吕埃勒对于巴迪欧的批判既有利于我们客观地看待巴迪欧的哲学思想,少一些学术迷狂,保持必要的学术定力,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当前在国际学术界影响较大的,却一直不为国内学界所了解的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拉吕埃勒对巴迪欧的批判集中体现在拉吕埃勒根据巴迪欧的《存在与事件》一书所做的阅读笔记而形成的《反巴迪欧:论毛主义在哲学中的引入》(Anti-Badiou: on the introduction of Maoism into philosophy)一书。《反巴迪欧》一书将巴迪欧的数学本体论和拉吕埃勒自己的“非哲学”联系了起来,并解释了为什么两者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这本书代表了今天仍健在的两个最重要的法国哲学家之间的对抗。

巴迪欧基于对哲学终结论和海德格尔的“诗性本体论”的批判提出数学本体论,认为数学本体论是在一个相对主义占主流的今天重建普遍主义的唯一道路和言说存在的唯一途径。拉吕埃勒立足于“非哲学”的立场对巴迪欧数学本体论给予了批判。拉吕埃勒认为巴迪欧的数学客观性表象之下隐藏着的却是集权主义的本质,巴迪欧通过数学“再教育”哲学是一种“恐怖的纯化”,不仅“纯化”了哲学的内在内容和外在世界,同时也肢解了哲学本身的内在整体性。拉吕埃勒的批判确实揭示了巴迪欧哲学的一些问题,但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本身也存在着种种矛盾之处。

站在一个客观的第三者的立场上,我们发现巴迪欧的数学本体论和拉吕埃勒的“非哲学”两者之间确实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一个是绝对的多的哲学,另一个是彻底的元一的“非哲学”;一个主要思考的对象是经过集合理论改造过的存在,另一个是通过将存在降格为次要地位,只保留其相对的作用,以有利于作为彻底内在性的元一;一个与哲学仍保留着哲学的关系,另一个则试图与哲学建立“非哲学”的关系等等。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坚持内在性的立场,都认为哲学必须以科学为条件,认为哲学自身不足以完成它的工作,需要一些额外的哲学材料或其他知识形式来帮助自身发挥作用。在我们看来,拉吕埃勒和巴迪欧实质上都是在回应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作为大写的超验真理的哲学死亡之后,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前往走才能避免形而上学的威权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主观主义的二元困境?他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其哲学目标,巴迪欧是通过把形而上学大写的一还原为可显现的数学集合的一,一方面使本体变得更加具体,另一方面使本体更加精确,试图与现象世界实现内在的融合;拉吕埃勒则是通过将元一区分为经验主义的和形而上学的两种形式,既保持作为形而上学的元一的彻底内在性和不可全知性,又让作为经验主义的元一可以回到经验世界,使所有的知识都成为形而上学的元一展示自己的材料。在哲学终结后,“非哲学”试图站在哲学外面,以一种非标准的方式保留哲学。巴迪欧认为,为了拒斥哲学的超验性没必要站在哲学之外,因为哲学自身的本体论就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客观真理性,因此可以在哲学内部变革和重塑哲学。而对于拉吕埃勒来说,仍局限在传统的哲学内部是根本无法实现这种拯救的,为了实现真正的形而上学元一的内在性只能通过一种“非哲学”或哲学的“非标准”使用来实现。我们认为巴迪欧的拯救方案过于乐观,西方形而上学已经充分暴露了自己的边界,力图继续在形而上学内部拯救形而上学传统,可能是无效的,我们需要的是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与非西方形而上学的多元传统进行新的综合,为此,可能需要一个新的开端。在一定程度上,拉吕埃勒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力图为哲学的复兴找到一个新的开端,但是,由于他囿于强大的基督教传统使得他始终无法摆脱一个绝对超越的实体的观念,最终这个开端只能是一种诺斯替主义的回返,这种诺斯替主义的回返究竟能否成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在黄其洪教授的报告的主体部分结束之后,蓝江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指出黄其洪教授的报告为我们详细展示了拉吕埃勒的观点,尤其是展示了拉吕埃勒对巴迪欧数学本体论的批判。这些批判有的是有道理的,有的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需要仔细甄别。巴迪欧的数学柏拉图主义确实有在后形而上学时代重建形而上学的用意,但是,这种重建真的有意义吗?黄其洪教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拉吕埃勒与巴迪欧其实都有重建形而上学的理论旨趣,只不过二者的思路不同。拉吕埃勒比较自我矛盾,他既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又是一个古典主义者,既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又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但是,他的这种重建形而上学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只不过他们两的路子都走错了。接着黄其洪教授介绍了自己重建形而上学的思路,提出了一个“拯救三部曲”的构想。

在两位教授的讨论结束之后,黄其洪教授还回答了三位同学的提问,最后,整个讲座在一边掌声中结束。国内第一次有关拉吕埃勒的公开的学术讲座就以这种方式圆满结束。此次讲座是一个开端,希望今后拉吕埃勒可以走进越来越多的哲学学者的思想世界之中。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