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应邀于11月27日下午3点开始在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为南京财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做了一场题为《< 共产党宣言>片段精读》的学术讲座。这是黄其洪教授第一次到南京财大作学术讲座,此次报告由南京财大马院院长梅景辉教授主持。梅院长对黄其洪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黄其洪教授的学术成果和做学问的基本特征,强调了黄其洪教授思辨与考据相结合的风格。

黄其洪教授在讲座中首先谈到了研究和阅读经典文献的三个方法论原则:一是尽可能地阅读经典作家的本土语言的版本,如果实在找不到本土语言的版本,或者看不懂,至少要读公认的权威的英文的版本,中文的译本仅供参考;二是尽可能地回到经典作家思想的现场,为达此目的,需要对这个经典作家的生平、思想发展具体的背景、与它相邻相近的思想家的思想都要了解,如果是要解读马克思,不仅马克思本人写的书要读,马克思读过的书也要读,马克思在他的文本中讨论过的人的书也要读,至少费尔巴哈、黑格尔、布努诺•鲍威尔、赫斯、施迪纳等的人书要读,然后,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通过同感共情,尽可能地回到马克思当初写作的思想的现场;三是尽可能地与经典作家展开深度对话,去挖掘经典作家的思想前提,将经典作家当初写作的时候没有清洗自觉到的内容挖掘出来,做到比经典作家更了解经典作家,才有可能真正将经典作家的思想立体地呈现得出来,也就是说,你只有比马克思更了解马克思,比黑格尔更了解黑格尔,才有可能解读好马克思和黑格尔。黄其洪教授强调,他对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持批判态度的,他的解释学原则是海德格尔、狄尔泰和施莱尔马赫的综合。

接着,黄其洪教授对《共产党宣言》四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作了一个概括,理清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为后面的细节性解读打下一个基础。黄其洪教授强调,由于时间有限,再加上以往人们往往对《共产党宣言》的前两个部分有较多的解读和说明,因此,他的这次讲座将重点讨论《共产党宣言》的第三部分的第一个小的环节,即对“反动的社会主义”的讨论。黄其洪教授强调,马克思之所以把当时欧洲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分为三大类,他区分的标准是对当时流行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如果批判资本主义时为了要回到前资本主义,那么,马克思就把那种思潮叫做“反动的社会主义”;如果批判资本主义并不是为了从总体上超越资本主义,而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改革,从而捍卫资本主义的话,马克思就把这些思潮称为“保守的社会主义”;如果批判资本主义是为了从总体上超越资本主义,建立一种比资本主义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制度的话,马克思就把这些思潮称为“批判的和空想的社会主义”,它既是批判的,又是空想的,是空想的,就可以和马克思自己的社会主义主张区别开来。

在做完这样的交代之后,黄其洪教授对“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三种反动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句读式的解读,分别介绍了他们的背景、主张和实质。大约5点钟的时候,黄其洪教授才完成了对这一部分文字的解读。梅景辉院长对黄其洪教授的讲座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次方法论自觉、文本考据扎实、概念区分严谨而又不乏现实感的讲座,完全把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在当下活化了,直观化了,体验化了。当然,梅院长也与黄其洪教授就解释学原则问题展开了讨论。随后,黄其洪教授回答了两位研究生提出的四个问题。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现场听众纷纷表示,此次黄其洪教授的讲座给他们带来多方面的启发,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还能听到这样高质量、高水平的讲座。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