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4月17日晚,国内著名学者,东北师范大学仿吾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秋红教授应邀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01会议室做题为“当代西方左翼思想理论探源:从卢卡奇物化批判理论说起”的讲座。讲座由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国家治理学院的部分学生前来聆听此次讲座。

晚上7点,讲座正式开始,黄教授对韩秋红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紧接着,韩秋红教授围绕本次讲座的题目,介绍了该题目的由来,并从物化劳动、阶级意识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首先,韩秋红教授从卢卡奇物化劳动来审视当下最新提出的非物质劳动,来关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她指出,物化批判理论不仅属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也不仅属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虽然受到马克思的影响,但却是在没有看到马克思对异化四重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物化概念,因此,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源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这一点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是可以看到的。在此意义上,大家普遍承认,物化批判理论既属于卢卡奇,更属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同时也属于马克思。这样一来,有了物化的史前史,才有当下的时候史,即新动态当中所讲的消费异化、数字异化、景观社会异化等。当有危机出现时,一定会出现双重矛盾,这个危机既是自然危机、经济危机、生产危机、物化劳动危机等,也是人的精神危机。所以物化劳动的危机在各种异化的基础上,毫无疑问产生了当下新左翼新的劳动观的新提法,以非物质劳动来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这个新变化的最大亮点是数字化、网络化和科技化。这些亮点虽然造就了人与人的关系,造就了当下资本逻辑新的生产关系,但终究没有离开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没有离开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两个规律、两个必然的基本思想。因此,从卢卡奇的物化劳动来探源非物质劳动,进一步关注生产的社会关系的落脚点应该就在于人。
接着,韩秋红教授讲述了卢卡奇的阶级意识和政党学说。韩秋红教授指出,当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使用到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这个概念,他较为准确地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处于二律背反当中。当有资本、数字摆在面前时,我们要有一种自觉的阶级意识对其有清醒的认识。卢卡奇认为,可以用他的理论重新武装无产阶级,让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处在对自我清醒的认识当中,这个清醒的认识就是作为无产阶级突显自己的主体地位。卢卡奇借用黑格尔的思想和概念进一步说明,无产阶级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其是典型的当下社会历史存在的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人,无产阶级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当无产阶级意识到这一点时,就提高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由此,卢卡奇从黑格尔这里进一步推演到马克思,他发现可以应用马克思的理论不断教化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在当下西方左翼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在最近的疫情期间,人们越发认识到对人进行教化的可能性。我们想努力挖掘新动态中无产阶级教化的可能性,不是大众文化的再批判,而是用文化教化出来的新大众在当下存在及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为了让无产阶级达到文化自觉和理论自信,卢卡奇提出了阶级意识的提升和无产阶级教化的可能。在当下社会,无产阶级政党只有真切地关照革命主体,来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主体责任、主体担当,才能真正体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韩秋红教授强调,物化劳动、阶级意识、政党学说这三个概念都来源于卢卡奇,从这个“源”直接引出当下的“流”,流向当下西方左翼思想。从卢卡奇开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形成的物化批判理论、阶级批判理论、政党学说理论、社会历史理论、文化批判理论等无不来自黑格尔,卢卡奇无不受到黑格尔的启发和影响,同时也无不受到马克思方法论的影响。在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双重影响下,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思想才能够流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长河之中,使当下新左翼的思想理论更进一步体现为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讲座不知不觉在韩秋红教授的娓娓道来中结束,韩秋红教授对同学们的疑问逐一进行回应并耐心解答,同学们表示深受启发。最后,黄其洪教授对此次讲座做总结性发言。他指出,韩秋红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都取得了丰硕且具有标志性的学术成果,并由此引出讲座的主体部分。聆听韩秋红教授的讲座,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睿智与风趣,并为有如此优秀的吉大哲学前辈感到骄傲。本次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