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黄其洪教授做客“南山论坛” 重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发布时间:2018-06-09 08:52:4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据悉,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于6月5日做客由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的“南山论坛”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代金平教授主持,部分教师代表以及全体研究生参与交流。

本次讲座,黄其洪教授以《重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题,站在当代哲学尤其是现象学和解释学的立场上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讲座围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两个版本、行文结构和详细阐释等三个方面展开,其中着重重新解读了《提纲》的第1、2和3条。黄其洪教授以马克思本人写作的原版为主,恩格斯修改的版本为辅,指出《提纲》的第1——3条是总论部分,第4——8条是从不同的方面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第9——11条是马克思的新的哲学观。对于《提纲》的第1条,黄其洪教授阐释了“对象”、“现实”、“感性”、“能动”、“抽象”与“对象性的活动”等哲学术语,指出“对象性”与“对象化”的三种区别,认为马克思的实践是现实具体的对象性的对象化的活动。对于第2条,黄其洪教授也阐释了“真理”、“思维的真理性”、“此岸性”、“离开实践的思维”与“纯粹经验哲学”等的哲学内涵,指出第2条既批判了黑格尔也批判了费尔巴哈。而对于第3条,黄其洪教授指出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认为第3条不是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他指出费尔巴哈也有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所以第3条也是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借此,他提出要懂马克思,也就要懂马克思的敌人。

讲座后期,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就《提纲》的第6、11条与黄其洪教授进行交流探讨。黄其洪教授指出,费尔巴哈哲学中的“人”是感性的存在、直观性的存在以及相互在爱中直观对方,这是一种类哲学,也体现了对象性的思维方式。而对于《提纲》的第11条,黄其洪教授从黑格尔与费尔巴哈为什么是“解释世界”、什么是“解释世界”“改变世界”以及为什么问题是“解释世界”等方面解读第11条,从而指出“改变世界”本身就含有“解释世界”,“解释世界”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方面。

本期讲座,加深了与会师生对《提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同时也对与会师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方面给出了建议——要想真正读懂马克思除了读懂马克思本人的著作还需要读懂马克思批判和读过的那些著作。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