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于2018年9月21日—9月24日,参加了在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8年年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西大学、安徽大学等国内7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余名学者,是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领域最高级别的一次盛会。

黄其洪教授参加了第四小组的讨论,在讨论会上,黄教授指出,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研究要进一步强化解释学意识,强化生活体验和西方哲学经典与马克思经典文本的对话,使我们的文本解读更具有思想史的厚度和生活体验的切己性,让经典文本在当代展现出思想的力量。同时,黄教授还谈到了辩证法问题,他主要针对巴迪欧等人对辩证法理解的错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一样也包括知性、辩证和思辨三个环节,包含正反合的形式。唯物辩证法并不像法国左翼特别是巴迪欧等人所认为的那样,也不像阿多尔诺所强调的那样,必须反对一切同一性,将辩证法仅仅停留在辩证的否定阶段,进行永不停息的否定,追求彻底的开放性和差异性。阿多尔诺强调否定的辩证法自然有它的合理之处,巴迪欧强调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性、开放性和差异性自然有它的时代意义,但是,由恩格斯阐释出来的唯物辩证法,由马克思阐释出来的唯物的历史辩证法本身,却并不像他们所强调的那样。无论是阿多尔诺还是巴迪鸥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一种肢解,肢解的结果就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范畴,同时也就放弃了追求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对理性同一性的批判,对资本主义总体性的内爆,表面看来,很激进,实际上只是一种局部的挑战,一种概念的花招,在那些不能触及物质生产客观性的领域进行一种意识形态挑战,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生命力,这对于真正需要改造的社会现实却于事无补,是一种伪激进,一种理论的犬儒主义。所以,捍卫唯物辩证法或者历史辩证法的总体性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标志,是真正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性、批判性、革命性和建构性的根本。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或者历史辩证法与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的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虽然也追求同一性,但是,那是一种朝向未来的暂时性的同一,它没有预设的原点,也不会实现自我回归,是一种相对的绝对,一种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否定性的统一。而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却最终陷入到一种理论的封闭之中,最终是上帝自己跟自己在游戏,它的对象化活动是缺乏真正独立性的感性的对象化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言,“非对象性的存在是非存在”。因而,在辩证法的开放性这个层面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虽然也保留了正反合的形式,但是却拥有黑格尔思辨辩证法没有的优势。
黄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浓厚兴趣,此后几位发言人都围绕着辩证法的问题展开自己的论述,并与黄教授就辩证法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交流。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