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西南大学研究生跨学科学术沙龙黑格尔《自然哲学》精读第五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7-10-14 16:43:3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0月13日,由我校研究生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承办的研究生跨学科学术沙龙——黑格尔《自然哲学》精读第五期于晚上7点在马克思主义学院412教室举行。陈庆副教授、黄其洪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到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孙道进教授的部分研究生,黄其洪教授的部分研究生,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部、法学院和文学院的部分同学积极参与了此次学术沙龙。
    此次学术沙龙同学们进行发言,每位同学发言结束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吴敏同学对247节附释第一段提出见解:“在这段附释中,黑格尔再次强调,神圣的理念正是由于它设定了世界的过程,将自己呈现在为精神和自然中,并在精神中达到对自己的意识而回归到自身,从而实现了自己作为世界的主体和一种精神实体的存在的统一。自然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自然中存在的神圣理念,从而使神圣理念达到自我意识,因为自然哲学是一条回归的道路。所以在自然哲学的视角下,我们应该这样来看待自然,自然界的事物都分有了神圣的理念,但是神圣理念却并不因此而减损,因为绝对理念在自然中展示自身的时候就是对自我的确证。神圣理念展示自身的各个环节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但是它们又是相互区别的,以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三张形式出现。普遍性形式的绝对理念是作为一种永恒理性——罗各斯而为客观精神所把把握的。个别性形式的绝对理念呈现为人的有限精神或主观精神,人的有限精神是绝对理念实现自我意识的必要环节,所以它是一种精神,但是它却是排他性的,因为它会否认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的存在,或者把自己当做它们。但是也存在着人的主观精神能达到与上帝同在,这就是基督教中描述的先知,圣徒,使者一类的人。这是人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对人提出的最高的责任和最大的希望。个别性形式的绝对理念呈现为自然界,自然界相对于绝对理念和主观精神来说是外在的,自然界中各事物也是相互外在的,于是知性思维就将事物抽象等同于事物自身,而不再前进。绝对精神和它的自然形式呈现为一种现实的矛盾,因为绝对精神是无限自由的,是永恒的和普遍的,而自然物却是有限的,是不断消逝的。但这种矛盾又是没有完全展开的,或者只是对人类主观精神来说才是矛盾的,因为绝对精神呈现在自然中时是相对静止的,因而表现为一系列差别和对立,而被我们的主观精神视为是矛盾。矛盾也在基督身上设立起来,因为基督即使上帝的化身,又具有一种有限的肉身。但是矛盾在基督身上却得到了扬弃,通过他的死而复生,他回归到了上帝。自然界只是作为神圣理念的他在形式而相对固化,而没有获得一种理性的自我意识。自然界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外化,绝对精神在自然界中就像酒神一样挥洒它的内在情感和理性,使自然界充满活波的生命,自然的生命呈现为本能,现象,矛盾等,但它背后却是绝对精神的早已设定的概念的统一性。
    接着,陈庆副教授对本次学术沙龙进行了评价总结。首先要读懂黑格尔说的各种概念,其次用自己学习希腊语角度来解释亚里士多德,从基督教哲、亚里士多德哲学来理解黑格尔,最后指出学习外语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学好外语。
    最后,黄其洪教授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然后讨论了247节附释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并一句一句地解读黑格尔《自然哲学》第247节的相关部分。他重点回答了上帝、自然、有限的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分析了上帝为什么要异化自身到自然之中,又为什么在自然中要通过有限的精神返回自身,在这种返回中基督承担了怎样的角色,在自然中上帝的精神的存在有什么特征,两种不同的对待自然的态度之间的对比等问题,深化了同学们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
    这是本轮研究生跨学科沙龙的最后一次,参与学术沙龙的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五期跨学科沙龙的学术交流与碰撞,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和哲学体系有了很多新的理解与感悟,激发了很多新的思考,也学会了阅读哲学经典的方法,获益良多,希望学校今后能够开展更多的有深度、有意义的跨学科沙龙。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罗星欣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