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anner > 正文

2024年度“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坛”在西南大学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4-07-02 17:15:19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据悉,6月28日—6月30日,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主办,西南大学古典思想传统与欧美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科研团队承办的2024年度“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坛”在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召开。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吴文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孔明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丰主持。

  吴文杰书记受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潘洵委托代表西南大学以及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向此次会议的召开予以高度肯定,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向大家介绍了西南大学以及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总体发展情况,对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打造的品牌学术论坛进行了推介。孔明安副会长代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肯定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近年来对国内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就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主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开幕式结束后,所有与会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门口进行了合影留念。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龚群教授强调了卢卡奇、葛兰西和柯尔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强调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弗洛伊德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他指出,随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最初重视无产阶级革命转变为关注日常生活和心理欲望的研究,但依然重视对马克思批判精神的继承,依然没有放弃马克思追求人类自由和解放的核心价值观和理想,只是由过去的激进方式转变为以一种利益共享和建构的方式来实现人类自由与解放。中国人民大学罗骞教授指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注意学术性、现实性和总体性三个基本原则,同时注意将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对象与将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和理论资源的有机结合、具体深入把握与宏观理解的有机结合、单向输入学习与双向互构研究的有机结合、外延式研究与内涵式研究的有机结合。南京大学蓝江教授认为,阿尔都塞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终结了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而哈贝马斯、德勒兹、德里达、利奥塔等人则尝试用一种后思潮的新方式、代替革命的改良方式来建构马克思主义。2008年金融危机,促使西方社会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来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确实经历了三期的发展。大会主题报告之后,进入到分论坛汇报的环节。

  第一分论坛的主题是“拉吕埃勒与思辨实在论研究”。在第一分论坛中,中国人民大学罗骞教授从黑格尔和恩格斯不同视角中的思存关系、当代中国学界在思存问题上的四种代表性观点、以能在为基础概念的能在论视域中的重新表述思存问题的尝试三个方面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了阐释。西南大学黄其洪教授结合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阿多诺的辩证法对拉吕埃勒的辩证法思想进行了细致、深度的分析,指出拉吕埃勒的辩证法思想具有内在统一性原则、多元对立原则、单边决定原则这三大原则。河海大学余达淮教授解释了身体是列斐伏尔批判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指出了列斐伏尔结合“日常生活批判”和“空间生产”来重构对身体的关切,并具体分析了多个方面。中国矿业大学苏丹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思辨实在论作为一场哲学运动的背景,界定了思辨实在论,指出了其目标在于打破统治人类思维的相关主义装置,并介绍了与思辨实在论相关的主要人物的观点。大连理工大学王文敬老师围绕数字资本主义,重点分析了福克斯的实践传播,阐释福克斯对传播与社会生产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内在关系的理解。南开大学肖宛直主要阐释了“哥白尼革命”的内在悖论,分析了巴迪欧的缩减本体论,论述了巴迪欧主体的身体化进程。西南大学袁雄老师的汇报主要分析了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分子误读了意识形态的先天的决定;二是乌托邦的精神重新定位了思考问题的起点;三是知识分子应根据“内在的未来”转向受害者。西南大学罗星欣论述了奥尔对“危险年代”的挑战的理解、他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他对“危险年代”理论的建构,并对奥尔生态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吉林大学李雪柯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三期发展的整体脉络、发展特征、价值启迪等。哈尔滨师范大学周晓宇分析了思辨实在论对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西南大学张倩论述了拉吕埃勒的“科学断裂”过程,挖掘了其中蕴含着的内在实在论,并将其与现今流行的思辨实在论进行了对比。西南大学郭悦阐释了梅亚苏思辨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梅亚苏的物不是构成世界本源的实体,而是一种绝对偶然性。西南大学郭旋旋论述了波兰尼大转型中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分析了大转型中的市场与社会、资本主义与民主的对立,讨论了第三波市场化浪潮。

第二分论坛中,南京大学蓝江教授介绍了瓦鲁法基斯的技术封建主义作为数字平台时代的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方式,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的二重性和劳动的二重性,并从商品的二重性得出云资本下资本的三重性过程。西北师范大学马俊峰教授通过探讨斯蒂格勒第三持存的历史存在论、第三持存对生活世界的构境等问题,梳理了人类与技术的谱系演变,同时也思考了未来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路径。西北师范大学王斌副教授详细阐释了数字劳动幸福出场的异化情境、数字劳动幸福构境的价值面向(比如自由时间、劳动休闲化、共有共享)、以及数字劳动幸福实现的可能性(比如打造共生共在的数字共同体)。海南师范大学符子娇老师主要从“数字洞穴”、人的生活、人的情感以及教育消费四个环节分析了数字资本主义的消费异化,认为个体已成为困在数字消费洞穴中的单向度的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崔佳伟讨论了何为差异性、技术操控下时间运行的机械化、以及符号编码下社会空间的泛虚拟化问题,最后提出数字资本主义时空抽象统治的破解之道。西北师范大学赵海蕴重点讨论了炼金术语数字资本主义的同构性、炼金术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异质性以及将炼金术域数字资本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阈进行反思。国防科技大学刘若男主要从数字资本视阈下空间异化的内在逻辑、数字资本逻辑下空间异化的外在表现出发,讨论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实现。大理大学张海龙发言重点解释了数字资本条件下劳动“新异化”的表现、生成的原因以及破解之道。中国石油大学冉井友重点阐释了平台资本主义消费异化新形态主要新在三个方面:平台消费主客体缺失唯“符号流量化”、平台资本主义消费引起“产消合一”化、平台消费空虚化、透明化。重庆理工大学陈玲梳理了数字资本主义的缘由、分析了数字资本主义下的挑战,进而提出了数字社会主义的架构逻辑,比如搭建数据信息共享模式、对数字资本进行社会主义式孵化、构架新型数字社会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西安财经大学雍逸从数字劳动理论的提出入手,重点讨论了数字劳动内涵与本质特征,反思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阈下数字劳动所带来的挑战与风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叶灵分析了数字资本主义的剥削机制、剥削新样态(比如劳动者的主体性过剩、劳动过程的精细化操控),并讨论了数字社会主义下数字剥削的消解路径。

  第三分论坛中,中国人民大学龚群教授详尽地回顾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并在此基础上对哈贝马斯的理论的师承关系和自身特点进行了阐释,也对哈贝马斯以语言学为中介所生成的一系列理论进行了着重展示。南开大学孔明安教授在对鲍德里亚和德勒兹的相关研究的框架下,着重介绍了精神分析在传入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出现的两条不同的路线,并阐释了其研究内容与弗洛伊德、拉康、齐泽克等人理论的关系问题。黑龙江大学纪逗教授从介绍南希弗雷泽拓展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双重理解的理论出发,从理论资源与现实层面对弗雷泽所提出的“食人资本主义”和“响尾蛇资本主义”两个概念进行了说明。中南大学刘临达副教授作了已马克思与尼采抗争思想为主题的相关报告。吉林大学高天驹老师带来了生命政治的双重面向的阐述。中国人民大学陈安雪带来了关于诸众的解放主体力量的特点的理解,同时为我们展现了关于公共空间的斗争这种战场化的理论焦点的部分问题。新疆大学朱亚旭为我们展现了如何借助卢卡奇的阶级意识来补充麦金农女性理论的思考。北京大学的田浩宇从分析哲学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经典论点,向我们作了相关汇报。云南大学李震邦进行了关于技术封建主义批判的汇报,这一部分内容涉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的技术封建主义批判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刘黎鹏带来了关于韦尔奇诺理论的思考,主要涉及共同性、后工业以及新概念——认知资本主义。电子科技大学的王妍的汇报向大家展示了新的平台劳动,新的劳动形式怎样去超越资本平台的隐性控制的问题。

  此次论坛聚焦“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多所知名刊物编辑部的编辑和国内外30余所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共计80余人参加。经过特邀嘉宾约稿和专家评委审核,大会共筛选确定40篇高质量参会论文。论坛设置三个分论坛同时进行小组研讨,总共39场主题研讨。分论坛采用发言人汇报、评论人点评,结合现场讨论与回应的形式开展不同主题的学术研讨,其中既有学界大师及优秀青年学子对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分享,又不乏逻辑严密、观点创新的学术交流与对话。

第一分论坛

第二分论坛

 第三分论坛

  经过为期一天半的热烈讨论,此次论坛于6月30日午时圆满落幕。各分论坛讨论结束后,由西南大学博士后袁雄、王垚,中南大学副教授刘临达分别进行分论坛汇报。闭幕式由《哲学研究》编辑刁娜主持,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就本次论坛的情况作总结发言,充分肯定此次论坛取得的积极成果。黄其洪作总结发言时指出,今后对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拉吕埃勒的非哲学对整个西方传统究竟有怎样的创新;第二,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对于当代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究竟提出怎样的建设性意见;第三,思辨实在论在反思当代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建设性意义;第四,思辨实在论所强调的唯物主义中的“物”指的是什么、与传统唯物主义中的“物”有什么区别、有何意义;第五,究竟什么是数字劳动、数字劳动与传统劳动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数字劳动的独特性是怎样的;第六,云资本家对数字无产阶级和附庸资产阶级的剥削与传统资本主义对劳动者的剥削有何区别;第七,数字资本主义对当代人的生活究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它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八,加强对法兰克福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文艺批评转向第三期的研究;第九,关注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和政治哲学。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燕代表下一届主办方诚挚邀请各位代表参加第二届“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坛”。本次论坛对于推进国内的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大家对下一届“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坛”表达了热切的期盼。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