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25年3月23日上午,应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邀请,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在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学术研讨室做了题为《论拉吕埃勒的非本体论思想》的学术报告。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点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闫杰花教授主持。

黄其洪教授从拉吕埃勒其人及其思想、西方本体论思想发展史、非本体论思想的独特性等几个方面展开报告。
黄其洪教师首先介绍了拉吕埃勒本人的基本情况,概述了拉吕埃勒的哲学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哲学1到哲学2时期是非哲学体系的准备时期,哲学2时期的理论延申到后现代主义、现象学和解释学中,与同时代的哲学家展开争论,形成了非哲学体系;哲学3时期创作大量的著作,阐释非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哲学4时期重点阐释辩证法,重新解读黑格尔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此阐述其独特的辩证法思想,完成了辩证法内部的范式革命;哲学5时期从2008年开始,将非哲学和独特的辩证法运用到各个分支领域,用于解释当代社会的多维问题。随后,黄教授解释了非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即在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尤其是主体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之间找到新的道路。拉吕埃勒强调实体即实在—元一,特别强调对其的研究是内在性研究,反对形而上学的做法,而其研究方法借鉴了海德格尔的倾听的逻辑,回到元一中看,认为事物发展没有必然性,只有偶然性。

接着,黄教授详细梳理了西方本体论思想的发展史,认为西方本体论的含义即“是之为是”,以此讨论三个实体:宇宙、灵魂、上帝。在此基础上,指出拉吕埃勒的非本体论思想的五个基本特点:一是把本体解释为实在—元一,它是单边决定的关系,实在—元一可以决定思想,但理论不能反过来规定实在—元一,这具有神秘主义,需要倾听的方法;二是本体的内涵是无限是而不是封闭的,本体的对象是无限多元的;三是本体内涵的要素出现是偶然的,不存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四是这些不同的环节和要素之间的地位完全是平等的,是激进的理论民主主义,消解了历史线性观和历史目的论;五是强调偶然性,强调偶然性充满世界。此外,黄其洪教授还分享了学习经验和方法,鼓励同学们多读经典,广泛阅读,多积累,博大才能精深。

最后,黄其洪教授与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们就讲座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并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此次讲座使得陕西师范大学与西南大学两校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希望今后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发展,结出更多丰硕的学术成果。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