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新闻 > 正文

黄其洪教授参加第一届全国“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

发布时间:2018-08-05 09:44:2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据悉,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其洪教授应复旦大学王凤才教授的邀请,于2018年7月25日—27日,参加了由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习与探索杂志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与前景研究”课题组主办,由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一届全国“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该论坛旨在推进对21世界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从2018开始,将做成一个系列的论坛。

在此次会议中,黄其洪教授做了题为“从哲学到非哲学——拉吕埃勒哲学思想导论”的15分钟的大会主题报告。在这个报告中,黄其洪教授强调之所以要向国内学界引介拉吕埃勒的思想,是因为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拉吕埃勒的思想构成了对形而上学的一种极端的挑战,他和休谟、尼采、德里达等人一起成为形而上学的真正伟大的敌人,而重建形而上学一直是黄其洪教授近年来的理论努力方向,对这些伟大的敌人一定要非常的了解,才有战胜他们的可能性;二是拉吕埃勒对马克思的文本和马克思主义的细节问题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看法,对我们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会有一些新奇的启发,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对拉吕埃勒的研究,找到一些新的线索,来推进对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深刻的研究;三是拉吕埃勒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理论创作中,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新变化有敏锐的洞察,他以非哲学的方式对这些变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概括和分析,并且同同时代的思想家展开了深入的交锋和对话,因此,通过研究拉吕埃勒的思想,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体会西方资本主义近半个世纪的演变过程,也能够很好地深入到西方思想界近半个世纪的理论争论之中,在某种程度上,拉吕埃勒成为了了解西方近半个世纪思想发展的活化石,是一座理论的富矿,值得我们花力气去开掘。


黄其洪在报告中强调,拉吕埃勒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具有多样的思想来源,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普罗提诺、诺斯替学派、埃克哈特、阿尔都塞和马克思。普罗提诺对元一的设定和信仰,对元一与现象世界的关系的理解深深影响了非哲学;诺斯替学派对知性概念的有限性的强调,对神的无限性的神秘体验也植入了非哲学的核心地带;埃克哈特大师对“无”的深刻体验以一种变形的方式影响了非哲学的否定性方面;阿尔都塞对历史科学结构的强调启发了非哲学对一切哲学生产的先天结构的反思,从而为非哲学批判传统哲学的理论模式的局限性奠定了基础;而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怀疑和批判也深深影响了非哲学关于一切知识形态的偶然性、主观性的看法。当然,在拉吕埃勒的思想中,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人的思想也有着明显的痕迹。可以说,拉吕埃勒是一个综合性和创造性很强的人物,他的非哲学对人类知识形态立体结构的解构,对不同哲学间或者不同哲学部门间的奠基关系的批判,对传统哲学本体论思维方式的自觉地拒绝,都给人一种很后现代的感觉,他似乎是一个十分前卫的人物;但是,在另一方面,拉吕埃勒又强调彻底的内在性和客观性原则,强调大全的科学,反对独断和偏见,而且他对元一的认定和尊重,可以说超过了所有后黑格尔哲学家,对元一的界定也是非常传统的,与普罗提诺、埃克哈特和诺斯替学派有相通之处,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又是非常传统的人物。因而,我们可以说,在拉吕埃勒极为后现代的面孔下却隐藏着一颗火热的捍卫传统的心,这是一种极为奇特的矛盾的综合。“非哲学”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思哲学史以及哲学与其他知识形式的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哲学的崭新视角。对于拉吕埃勒来说,这种“新”的含义与笛卡尔,康德,黑格尔,胡塞尔等哲学家在哲学中所实现的变革有所不同,因为他们仍是哲学内部的变革,而拉吕埃勒所实现的变革却是哲学外部的变革,这种变革力图站在哲学的外围来重新审视和评判哲学,因此拉吕埃勒倾向于把自己的“非哲学”称之为“异端”,以表达“非哲学”与“哲学”之间的一种彻底决裂的关系。

虽然,报告当天,黄其洪教授由于持续不断的咳嗽影响了报告的效果,但是,这个报告仍然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个报告开启了国内有可能会兴起的拉吕埃勒研究,使我们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有了一个新的理论生长点,进一步扩大了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学术界的影响。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联系我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黄其洪 023-68367830 huangqihong_79@126.com 研究所秘书 王鸿宇 023-68367899 xndxxms2017@126.com 西南大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版权所有